10月19日,在杭州師範大學舉行的第二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上,我院本科畢生撰寫的論文《“電子錢包”讓人花錢更多?——手機支付的心理賬戶效應》被選為《心理科學》期刊2018年度優秀論文。中國心理學會主辦的《心理學報》和《心理科學》期刊,每年從期刊發表的370多篇論文中,考慮下載量、引文量和論文質量由編委會分别評選出3篇年度優秀論文,并在第二年的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開幕式上頒獎,被看作我國心理學研究領域的一項重要榮譽。
本文第一作者張美萱同學為我院心理學系2013級本科生,由其和張涵(心理)、田奕真(心理)、楊鹿野(經濟)4名同學組成的研究小組,于2015年獲批了第九屆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心理賬戶對大學生微信消費行為的影響研究”。該項目的成果曾獲得2016年北航“馮如杯”競賽二等級。随後,4位同學又對研究進行了補充實驗,并将成果形成論文、反複修改,最終發表于《心理科學》期刊2018年第4期上。論文發表後,受到有關研究者的大量關注,目前該文在中國知網的下載量已達1500多次,第一作者張美萱和通訊作者吳瑞林老師還多次收到詢問實驗細節和索要模拟程序的郵件。
論文報告了使用計算機程序對114名被試進行了三項模拟購物實驗,發現:(1)手機支付組被試的商品消費次數和金額都顯著高于現金支付組被試;(2)手機支付時被試不會對大金額的消費進行控制,對大錢和小錢的花費不存在顯著差異;(3)手機支付的意外收入組被試消費次數和金額顯著高于常規收入組被試,且更多用于享樂型消費。研究結果對于驗證手機支付是否花錢更多、以及探讨心理賬戶在其中的作用機制有參考價值。
(王遠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