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非常時期,按照學校“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統一部署,人文公管學院全體師生認真做好各項在線教學準備工作。2020年2月24日,春季學期正式開課的第一天,行政管理系本科課程《廉潔領導與管理》(任建明教授主講)、行政管理系本科課程《人力資源管理》(謝淩玲副教授主講)、經濟學系本科課程《國際經濟學》(胡慶江副教授主講)、本科生核心通識課程《音樂作品分析與欣賞》、《合唱與聲樂藝術》(蘇丹娜教授主講)、留學生本科課程《形式邏輯》(曹慶萍副教授主講)等課程順利通過在線教學方式完成了第一課教學活動。所有授課老師借助網絡平台與學生進行了遠程網絡教學,整個授課過程比較順暢,師生總體反饋效果很好。

凝心聚力,“教、學”全保障
非常時期“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對師生的教與學都帶來了巨大的挑戰,為保證在線教學的順利進行,學院從大年初一就開始布置這個特殊學期的教學工作。本着以關愛師生為本,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的原則,結合學院實際情況,學院領導班子凝心聚力,第一時間成立2020年春季學期教學工作組。經過深入調研、反複研讨,學院領導班子多次召開黨政聯席會視頻工作會,制定并及時調整疫情防控時期教學工作方案;為順利開學,師生上好每堂課,學院領導班子梳理學院春季開學課程情況,建立開課類别、時間、授課方式等詳細台賬;學院領導班子成員分頭行動,深入基層重點聯系各系部中心教學工作,多次調研1000餘名學生在家網絡情況,形成“一對一”、“點對點”的重點關愛學生與教師在線交流讨論并重的工作模式。很多事情都是頭一遭,各種網絡技術和應用對于文科老師來說并不簡單,除了請授課教師做好學校統一培訓,學院成立了專門的技術保障專家組,切實解決教師現實授課的後顧之憂。
精準“空”投,難忘“雲”課堂
非常時期,每位教師都面臨着嚴峻的挑戰,教學方式更是完全改變了過去的模式,要從學生面對面授課,變成面對網絡、面對攝像頭的“主播”。作為主播老師們這第一堂課都經曆了什麼呢……


行政管理系教師開課課程種類多、面向群體複雜,既有面向全校學生的核心通識課,也有針對本專業學生的專業核心課程,以及涉及MPA非全日制學生的課程,在線授課客觀要求教師們備考更有針對性。
“師生對教學投入都有所增加!”開學的第一天當晚行政管理系任建明教授主講的核心通識課《廉潔領導與管理》正式開課。首次課程的主題是課程概論,主要材料是課程大綱、概論講義、第一個案例教學的部分講義等。主講教師任建明教授通過“騰訊會議+微信群”的方式從宏觀角度對課程的定位、主要内容、學習方法等進行介紹并組織讨論。
課前,教師和早進來的同學聊防疫話題,分享隔離生活體驗,強調每個人的付出都是在為戰勝疫情做貢獻。第一次遠程授課讓老師印象深刻。首先,同學們參與很主動、很踴躍。課前還擔心是不是會有不少學生沒有安裝騰訊會議app,或者因為各種原因,難以加入進來,或者即使進來也不怎麼參與。事實證明,擔心是不必要的。本次課程限選100人,抽簽後雖不斷有補退選,但仍保持滿額。第一次課加入騰訊會議的學生就達到84人。同學們不僅提出問題,針對老師的視頻、音頻回答積極反饋,相互之間還通過字幕展開讨論。其次,借助新的載體,遠程教學的溝通效率顯著提高,非傳統教室教學所能比。在教室上課環境下,學生溝通的主要方式是言語,老師除了言語還多了闆書。而在網絡教學下,僅借助留言功能,每個學生都可闆書。老師不僅要耳聽八方,還要眼觀六路。最後,前期準備加上首次上課試驗讓老師相信,遠程教學的效果不僅不會下降,甚至還會有一定的提高。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常常過度依賴課内時間。而在新的模式下,老師建議學生自學時間不少于上課時長,從抽樣數據來看,不少同學都多于老師的建議,這意味着,師生們的教學投入都增加了。
以往該課程都在沙河校區,面向全校二年級本科生開設。本期課程首次回到學院路校區,選課學生各個年級都有。學生群裡的多樣性,也為以讨論式、案例式為主要教學方式的學習效果提供了更好的基礎。


“新事物新挑戰!首秀很成功!”經濟學系第一門課程胡慶江老師的《國際經濟學》順利開課了,全部學生如期聽課,效果良好。任課教師回顧課程“首秀”,認為課程準備非常重要,要全面細緻。為了确保線上課教學萬無一失,他也像着了迷似的找各種人試播,把騰訊會議的各種功能研究清楚。經過和家人、同事、畢設學生和兩門課的學生試播,發現效果非常好,那懸着的心終于放下了,感覺這幾天的付出真是值了。頭一天在微信群裡發出了“會議預訂”通知,并把最新的PPT發給學生。上課時間到了,大部分同學都提前進入了網絡“教室”。事先推送學習資料、上課時間網絡講解,互動和答疑,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胡老師的“首秀”開門紅!經驗就在:一是利用在線平台進行互動和答疑很有必要,可以進行重點難點的講解,也可以進行互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二是教學設計應采取多種有效的互動形式,比如搶答、線上展示、線上交流等,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三是要及時收集學生的反饋,聽取學生的建議。


漢語言系春季學期教學壓力大,承擔着19門課程。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疫難,在學院領導的大力号召、組織和全力支持下,由學院院長、書記牽頭,5位資深教學督導指導,教師們不分晝夜,群策群力,積極克服各種困難,以高度的責任心和飽滿的工作狀态,在寒假期間便已相繼紛紛傾力投入到這場非常教學的戰“疫”中。
“跑着早操來上課的韓國小夥兒”!這是留學生任課教師曹慶萍副教授最深刻的第一堂課。作為經驗豐富有20年《形式邏輯》教學時間的資深教師,曹慶萍副教授針對留學生居住地分散,考慮到網絡系統和時差等問題,在正式開課前一周多便将大量的學習資料上傳好,同時提前試用并設置了騰訊會議的預定功能,并且開展了線上答疑,在提前測試過程中,學生陸續登陸了預定的會議空間,對邏輯題表現出很大的興趣,躍躍欲試。如此認真負責、準備充分的老師,學生們的狀态可想而知,所謂“萬事俱備隻欠東風”。于是,伴随周一早8點上課“東風”的到來,曹老師發現,第一個進入騰訊會議室的居然不是她這個主講教師,而是一個韓國留學生——早上6點整,他就進來啦!這一行動燃爆了第一節課,整個授課過程,除了前面的預備資料,曹老師還額外穿插了一些視頻互動答題的内容,全程學生的參與度都特别高。這一課用曹老師的話說,這可是面授課無法想象的一幕,讓她終生難忘。

“疫情下的教學:不在課堂卻勝似課堂!”下午兩點,謝淩玲老師的《人力資源管理》課程微信線上交流準時開始。謝淩玲老師的線上教學采用的是“推送資料+微信線上交流讨論”形式,首次微信群内的交流非常熱烈,取得了線下教學都難以實現的互動教學效果。正如有同學課後反饋:“感覺竟然更加适合自己,避免了課堂上站起來回答問題的尴尬,還能保留老師上課的内容便于複習。”還有同學說“第一次體驗遠程教學,大家卻十分井然有序,總的來說感覺很棒!也十分期待我們之後各種形式的線上課程~”。
為了準備線上的溝通,謝老師進行了周密的設計與精心的準備,根據線上教學的特點重新優化了流程。她采用“話題引導+重點講解+群内讨論+基于h5開發的答題”等多種形式在微信群内交互進行,引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注重通過把控節奏來引導學生探究性地思考問題,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參與性。
春讀書,興味長,磨其硯,筆花香,謝老師說:“疫情改變的是教學方式,但是疫情改變不了同學們的學習熱情,也改變不了老師的責任心,疫情雖至,讀書不止,希望同學們在這門課中收獲滿滿!”


“時代飛速發展,教學模式改革已是進行時,我們的學習一刻也不能放松!”10餘天的緊張的準備,蘇丹娜老師主講的大學生核心通識課程《音樂作品分析與欣賞》《合唱與聲樂藝術》第一課分别于周一下午和晚上順利開課了。
課上蘇丹娜老師結合當前抗戰疫情中折射出的社會問題與同學們讨論人的綜合素質在抗戰疫情中折射出的精神光芒。進一步認識到愛的教育、美的教育、生命教育重要意義。蘇老師為同學們展示了湖北音協副主席方石老師近日創作的歌曲《生命之歌》,希望同學們結合當前形勢,積極參與社會,用歌唱來贊美抗戰在疫情一線的所有工作人員,用歌聲傳遞社會正能力。作為主講兩門MOOC的蘇老師,網絡教學有一定經驗,但為了本學期的特殊教學,又重新調整和設計兩門課程的教學内容和教學方式,采用 MOOC、錄播、騰訊會議、騰訊課堂、微信群、聊天群等多種教學工具進行教學。從第一節課的教學效果來看,同學積極參與,線上互動活躍,出勤率100%。
從騰訊課堂的普通版、極速版、騰訊小程序,到騰訊會議等的多網絡平台體驗、學習,從課程中心、微信群、QQ群到手機電話同學生的多方式聯絡溝通,手機、電腦、ipad不分節假全馬力嚴陣以待。針對單一網絡平台的不穩定性,學院教師主要借助課程中心發布和電子郵箱等以傳送課程資料為主要授課方式,同時開啟并搭建多網絡平台,微信群、QQ 群、騰訊會議等作為輔助,從而确保課程教學最終得以有條不紊地順利展開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獲得學生們的認可與好評。
風月同天,藝教新天地
大疫如大考,危難見真章。藝術教育中心課程有别于其他專業門類,線上教學對藝教中心各位教師而言,改變的不僅是教學方式,更多的是如何實現師生互動真切感,是超時空的大挑戰。這個寒假,藝教中心各位老師集中研讨與個人研習相結合,探索有效教學法。《西方音樂史與名曲鑒賞》是一門聆聽學習與理論實踐相結合很強的一門課程,李愛華教授根據該課程的教學特點以及疫情特殊時期的要求,将教學方式調整為通過學習課程中心和在百度雲推送學習資料的形式進行。為了使學生們更好地開展自主學習,盡快掌握鑒賞音樂的方法,李老師撰寫了幾萬字的學習輔導資料,遴選了一批易懂易掌握的音頻資料供學生們選聽。目前李老師已按學院要求建立了授課班級微信群,及時将課程進度和學習要求通知大家,并做好有關學習方面的答疑工作。
井志偉老師春季學期開設了《舞蹈之美》和《動作語言分析與訓練》兩門四次本科生課程,非常時期她突然發現,為了準備網絡授課她比以往與學生的交流更早、更多,課程中心建設也更加豐富和規範,她甚至為《動作語言分析與訓練》這門舞動實踐課程設計了一個穿越空間的集體舞動環節,讓這門藝術課程本身成為一部藝術作品,是一部由學生和老師共同創作的作品。同時,也加強了這門課程的理論知識講解,以便為識譜舞動打好基礎。對《舞蹈之美》這門賞析課程則計劃充分利用網絡現有的課程資源,同時利用APP留言優勢,以“拉片”的方式強化學生的審美反饋訓練,從而提高他們的藝術批評寫作能力。
據悉,人文公管學院本學期共開設有101門次本科生、研究生課程,将采用錄播、MOOC課程、推送學習資料等多種網絡教學模式如期開展,授課教師通過學校課程中心、騰訊課堂、MOOC平台、微信群、北航雲盤等多種形式,開展線上教學,全力實現“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
接下來,學院其他課程也陸陸續續開始了,老師們仍然在認真準備,期待即将到來的課程。人文公管學院将繼續采取各種措施保障網絡教學的教學秩序,以平穩、有序和高質量的課程迎接新學期的到來,不斷總結網絡教學經驗,利用這次機會,加快建設一流的本科和研究生課程,推進人才培養邁上新台階。(來源:各系部中心供稿)
(王遠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