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北京大學博雅教授、《北京大學教育評論》主編、北京大學中國博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陳洪捷教授,應邀至我院高等教育發展論壇(第127期)作了題為《研究生與學術訓練》的報告。
本次論壇在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202西會議室舉行,同時開設騰訊會議網絡直播。論壇由高等教育研究院副院長雷慶教授主持,我院馬永紅教授、趙世奎教授、劉揚副教授、高文娟助理教授及在讀博士生、碩士生30餘人線下參加,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北京理工大學、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國海洋大學、鄭州大學、東北師範大學、内蒙古大學、河北師範大學、遼甯師範大學、新疆師範大學等全國各地師生200餘人線上參加。

論壇會場讨論熱烈
陳洪捷教授以“研究生與學術訓練”為主題,分享了他在學術訓練與科學研究中的切實體會,包括“什麼是研究生”、“什麼是學術訓練”、“學術訓練的核心”、“學術訓練的用途”等内容。
首先,陳教授從知識層面和課程設置角度辨析了研究生與本科生的區别,用“句号教育”、“逗号教育”和“問号教育”生動形象地概括本科、碩士和博士階段的教育特征。其次,他介紹了學術訓練應當具有價值概念和學術文化的規範,在形成認同感和參與感的同時實現内化。在談及學術訓練的核心時,他認為邁克爾·波蘭尼提出的“默會知識”正是學術創新的源泉,研究生應通過研讨、交流等途徑從導師處學習領悟默會知識,他用苯環結構的發現、日心說的提出等例子進行了闡釋。陳教授談及部分研究生缺乏學術追求的現象時,指出學術能力是最大的通用能力,通過學術訓練可實現能力的遷移,對于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有莫大的幫助。

陳洪捷教授
在随後的提問互動環節,線上線下參會人員與陳洪捷教授進行了廣泛且深入的交流,涉及研究生階段科研方向選擇、默會知識的本質與衡量、教育實踐中的知識傳承等問題。陳教授結合理論與實際,進行了耐心細緻的解答,并再次強調學術訓練對于研究生的重要性,有限的明述知識承載着更多的默會知識,默會知識的掌握需要系統完整的學術訓練作為支撐。陳教授的報告和解答使參會人員獲益匪淺,收獲良多。
雷慶教授進行會議總結時指出,陳洪捷教授的報告強調了默會知識在研究生學習階段的重要意義,為廣大研究生的學術訓練指明方向,不僅需要有熱情和興趣,還需要增進與老師的接觸、與同學的交流,習得默會知識,提升學術能力。

合影留念
陳洪捷教授向現場參會的每位師生贈送了親筆題詞“既和且平”的賀卡,參會人員共同合影留念,本次學術論壇圓滿結束。

陳教授新年賀詞
陳洪捷教授系現任北京大學中國博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教育評論》主編、北京大學博雅教授,同時擔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研究生教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歐美同學會德奧分會副會長、中國蔡元培研究會秘書長等職務。
(劉捷 文/肖也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