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院本科生白佳毓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于2022年8月15日獲《新京報》報道,全文如下:
用腳步丈量土地 用知識點亮鄉村
白佳毓是北航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經濟學2020級學生,這個暑假,她發起了一場“空天助農”的社會實踐項目。回到兒時的鄉村,調研“農業無人機”在農村的應用與推廣情況是這次的課題。
這個暑假,帶着回饋家鄉的期待,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學生白佳毓再次踏上了闊别六年的土地。
白佳毓是北航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經濟學2020級學生,這個暑假,她發起了“空天助農”社會實踐項目,回到家鄉調研“農業無人機”的應用與推廣情況。
淩晨三點起床,前往農田觀察無人機噴藥情況、在36攝氏度的高溫下采訪當地村民……7月25日到8月3日,她和團隊小夥伴們經曆了10天艱苦的農村生活。白佳毓告訴記者,這份調研報告将反饋給自己所在的創新創業團隊,北航人将利用科研能力提升“農業無人機”的性能,用新技術提升基層農村的生産生活,振興鄉村。
加入學校創新創業團隊 萌生一線調研想法
今年春天,白佳毓便萌生返鄉調研的想法。
大二寒假時,她看到校内“旋鷹未來”創新創業團隊發布的招募通知。這是由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學長們建立的創業團隊,專注于研發無人機。因為愛好,白佳毓報名并通過了面試,基于自己所學的專業,她在團隊中負責農業無人機市場調研情況、最新動态整理等工作,以确定團隊未來發展方向。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我們先是在農業、企業網站上尋找資料,确立了農業無人機市場的龍頭企業及其市場占有率等,但從二手資料中得到的信息有限,無法弄清土地流轉之後農村的情況,而線上問卷調查則目标群體不确定,在寫商業計劃書時,就想到了要到一線調研的想法。”白佳毓說道。
在學長的支持和建議下,白佳毓希望通過參與北航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到一線調研。5月底,北京市啟動首都高校師生服務“鄉村振興”行動計劃,支持學生們到農村參與社會實踐,這和白佳毓的想法不謀而合。
去哪裡調研?從鄉村出來的孩子決定回到鄉村。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朱口鎮杜堂行政村白莊是白佳毓的出生地,她在那一直讀到初中。兒時的印象裡,村口的土路一下雨便是水和着泥,走起來深一腳淺一腳。
“媽媽聽說我要回去調研,特别支持,第一時間找到村支書的電話發給我,村支書聽說大學生要去調研,也很高興,還用村頭的喇叭提前宣傳,讓百姓多支持。”白佳毓說道。
走訪村民、實地觀察無人機作業
出于疫情防控考慮,學校建議返鄉參與暑期社會實踐的學生在車程兩小時以内的周邊區域進行。白佳毓從學校的“河南老鄉群”裡招募了一起實踐的小夥伴,“當時七八個人報名,最後我選出了對團隊有幫助、表達能力強的幾個夥伴。”
7月底在當地集結後,學生們一起下鄉。離村6年,再踏上這片土地,白佳毓一切都變了。土路變成了水泥路,殘破瓦房變被一棟棟小樓房取代,村裡安置了垃圾桶,更幹淨了,還通了自來水,“第一感覺是整個村的生活水平提升了不少,脫貧政策落實到位,給農村、農民帶來了可喜的變化。”白佳毓感慨道。
團隊花了兩天時間在村裡訪談了包括村民委員會主任在内的十多位農民。白佳毓發現,村裡對農業無人機的使用率已經高達50%,大部分村民聽說過無人機,鄉鎮政府每年也有免費利用無人機噴灑作物的推廣活動。用過的農民說“确實省力”。
此後,團隊小夥伴們又驅車趕往馬廠鎮,調研植保服務團隊。這是由銷售化肥、農藥的農商企業根據當地種植情況自發組織形成的隊伍,他們也用無人機給農戶提供施肥、噴藥等服務。他們建議白佳毓團隊調研當地無人機售賣商,實地觀察無人機作業。
在采訪售賣商期間,對方提到計劃到兩個小時外的村裡進行“四千畝地的農業作業活動”,但噴灑農藥對天氣要求很高,需要清晨四點半集合出發,趕在上午10點前噴完一波,再在當日傍晚五點以後繼續作業。“趕上天熱、下雨,會給農藥噴灑帶來困難,這次實操可以說是機不可失,他們問我們去不去,沒考慮到困難,我就說,行!”
于是,大家淩晨三點起床,先開車到售賣商處集合,再前往大農田跟着一起觀察無人機噴農藥,挨過了白天的酷暑,晚上繼續工作……作業當天,白佳毓和夥伴們一直忙到晚上8、9點才回家,整理一天的收獲之後11點多才睡下,“太累了”。
為創業團隊提供調研報告,助力植保無人機
最近,白佳毓正着力梳理調研的視頻訪談材料,“比較頭疼的是把當地村民的方言翻譯成普通話。”提到這段實踐經曆,白佳毓笑着說吃不上午飯、起早貪黑是常事,但也收獲良多。
“我們從‘飛手’那裡得到了很多建議,也了解到目前市場上無人機的弊端,比如續航能力較差、避障功能不行等問題。”通過實地觀察無人機作業,和“飛手”交流,白佳毓掌握了第一手的資料。
比如續航短的問題,“飛手”們執飛7、8分鐘可以噴撒20畝地,但此時無人機的電也耗完,所以飛手們需要帶兩塊電池,一塊用完趕緊充電,換上另一塊繼續執飛,比較麻煩且效率不高;避障能力方面,由于玉米地外側常有高樹,無人機經常難以避開障礙,需要“飛手”手動操作。
因此她希望将這些問題形成報告,反饋給自己的創新創業團隊,希望北航學生可以自己研發一款能夠克服弊端的植保無人機,為農業發展貢獻出青年學子的力量。
北航校團委副書記丁瑞雲介紹,2022年暑假,北航近3000餘名學子啟航出發,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此次暑期實踐活動中,同學們調研我國航空航天事業發展、全面小康、抗疫等成果,還将深入農村開展理論政策宣講、發展成就觀察、普法和科普宣傳、科技支農幫扶等社會實踐活動。“學校會提供資金支持,也将積極宣傳學生們的成果,以評獎評優、獎學金的形式激勵學生們開展實踐活動。”
新京報記者 劉洋
編輯 缪晨霞 校對 柳寶慶
(本文摘自:https://m.bjnews.com.cn/detail/1660570426168245.html?shareuser=160439218412507)

我院本科生白佳毓的暑期社會實踐項目于2022年8月30日獲《光明日報》報道,全文如下:
在田間,追着植保無人機研究
很早之前,我便萌生了返鄉調研的想法。大二寒假,我在校内看到了“旋鷹未來”創新創業團隊發布的招募通知,這是由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學長們建立的創業團隊,專注于研發無人機。出于愛好,我報名并通過了面試,在團隊中負責農業無人機市場調研、最新動态整理等工作,以确定團隊未來發展方向。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這是我們做項目時的切身體會。我們往往是在農業、企業網站上尋找資料,分析農業無人機市場的龍頭企業及其市場占有率等。但從二手資料中得到的信息有限,無法弄清土地流轉之後農村的情況,線上問卷調查的目标群體也不确定。這都讓我堅定了要到一線調研的想法。今年暑假,我組建了“空天助農”實踐隊,帶領小夥伴們踏上黃土地,走進農田,走近農民。
去哪裡調研?我是從鄉村出來的孩子,帶着回饋家鄉的期待,我重回了闊别六年的農村老家: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朱口鎮杜堂行政村白莊。
媽媽聽說我要回去調研,特别支持,第一時間找到村支書的電話發給我。村支書聽說大學生要去調研,高興地用村頭大喇叭為我們宣傳。這讓我在感動之餘,更堅定了要為鄉親們做實事的決心。
結合專業所學,我們準備調研農業植保無人機這一新技術在白莊的實際需求和應用情況,幫助農民生産作業。
到農村下基層,說得容易、做得挺難、累是真累,但是收獲很多。一開始我們隻是打算采訪一下無人機售賣商,以便更全面地了解現在農業植保無人機在基層農村的應用情況。恰逢他們第二天早上有無人機作業,我們意外收獲了現場觀看的機會,要知道,以前我們都隻看過視頻資料。
太康縣地屬華北平原,為一年兩熟制,7-9月份是玉米生長、成熟期,這個時期需要噴灑除蟲藥,防治病蟲害。但是夏季天氣炎熱,無人機作業噴灑藥液的過程中會因為氣溫高有所損耗。為了減少藥液的損耗,最大程度上保證作業的有效,無人機作業需要在上午10點之前、下午5點之後開展。
作業地路途較遠,我們淩晨3點起床,4點半到達集合地。7點,無人機作業開始,原來現場觀看是這樣令人震撼!我們親眼見證了無人機的便捷高效,一轉眼,整片農田就播撒完畢。
随後的訪談中,農民們對植保無人機贊不絕口:“以前啥都是自己幹,現在很多都是機械化播種、機械化收割,打藥也用無人機。現在的農民沒有以前累了,日子也舒坦了!”鄉親們的真情實感讓我深受觸動,科學技術的點滴進步,都可能給農民生活帶來巨大改變,我們作為有知識的青年一代,肩上的責任多大呀!
返回學校,我和小夥伴們以前所未有的勁頭投入調研報告寫作。這份報告将運用到北航創新創業團隊提升農業無人機性能的科研中,轉化為科技助農的實際成果。
現在,我和小夥伴們對推廣普及植保無人機的應用更有信心、更有幹勁了。我們希望讓更多的農民用上省時省力省錢的先進科技,這是我們的有為,也是青年學子的有為!
(本報記者李丹陽采訪整理 本期選題支持 劉博超)
(本文摘自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3d2212296d7b476198ce84967f0e9ba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