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學院動态 > 正文

我院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生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基地共同協辦卓越工程師培養與評價分論壇

【 發布日期:2022-10-14 】

2022年9月27日,首屆卓越工程師培養高峰論壇在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舉辦。高峰論壇由一個主論壇和六個分論壇組成。我院和研究生院共建的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生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基地作為協辦單位之一負責組織第三分論壇:卓越工程師培養與評價分論壇。

9月27日下午,由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承辦、全國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和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生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基地協辦的“卓越工程師培養與評價分論壇”在北京唯實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召開。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咨詢委員、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會長、浙江大學楊衛教授擔任論壇主席。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司長洪大用教授出席會議。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副校長陶智教授、黃海軍教授、呂衛鋒教授參加了會議。論壇分兩個階段進行,分别由我院馬永紅教授和全國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副秘書長、清華大學肖曦教授主持。來自線上線下的52個高校代表和若幹企業參加了會議。

論壇主席楊衛院士講話

論壇第一階段分别由UNESCO國際工程教育中心副主任兼秘書長、清華大學王孫禺教授,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校長吳小林教授,我院馬永紅教授和中國航發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黨委書記吳文生研究員四位專家做大會特邀報告。

王孫禺教授從全球工程教育發展變革切入,介紹了工程師培養面臨的新挑戰,提出國際工程聯盟(IEA)面向未來的工程教育國際基準修訂要點與工程職業勝任力建設,強調工程教育需為可持續發展做準備,結合德國、法國和美國等國家工程研究生培養案例,總結了國外工程專業學位教育的特點,提出卓越工程師培養建議。吳小林教授做了題為“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與工程專業學位認證”的報告,介紹了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工程碩博士點改革的探索和工程碩士教育認證的實踐,助力為工程教育發展貢獻“中國方案”,闡述了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工程碩博士培養改革專項試點方案——推動“項目+人才”合作模式,指出開展研究生層次的工程教育認證,是實現産教深度融合的迫切需求。我院馬永紅教授報告了卓越工程師培養的時代内涵、實現路徑與評價取向,針對中國語境下的卓越工程師培養發展曆程,從學理層面提出了新時代背景下卓越工程師培養的四個特征(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學科交叉融合、多元主體協同和動态創新鍊接),以及深度産教融合的超常路徑設計和多元多維多主體的評價思想。吳文生研究員做了題為“卓越工程師培養實踐及評價探索”的報告,介紹了中國航發航材院工程碩博士人才培養實踐中三個階段的特色路徑:選拔階段突出企業參與、項目牽引及能力導向;培養階段以産學融合,全面激勵及需求導向為重點;就業階段突出高質保障、全面培養和成功導向。

論壇第二階段邀請了清華大學肖曦教授,浙江大學工程師學院黨委書記、常務副院長薄拯教授,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某部副部長肖振研究員,同濟大學研究生院院長趙鴻铎教授,天津大學教育學院楊院教授五位專家做主題報告。

肖曦教授聚焦“我國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與卓越工程師教育推進”,介紹了我國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情況和改革發展需求,提出了以培養卓越工程師後備人才為目标的工程碩博士培養的特色和面臨的挑戰等。薄拯教授聚焦“卓越工程師培養能力素質标準”,探讨了卓越工程師能力素質培養的時代背景和制定依據,構建了卓越工程師能力素質培養的“榕樹模型”和卓越工程師能力評價指标體系,提出針對性的改革措施。肖振研究員做了題為“系統分析航天人才需求 協同推進卓越工程師培養”的報告,分析了未來航天“系統工程、專業耦合、前沿技術”的三大趨勢,探讨了當前航天科技人才需求情況,提出了多模創新、實踐創新容錯機制。趙鴻铎教授做了題為“基于深度産教融合的卓越工程師培養探索與實踐”的報告,基于對卓越工程師的内涵理解,介紹了同濟大學卓越工程師“四鍊貫通”培養體系,分享了同濟大學深度産教融合、環同濟共生圈,國際聯合培養等改革措施。楊院教授以“新時代卓越工程師:工程博士培養标準探索與系統優化”為主題,介紹了工程博士專業學位教育地位、探讨了工程博士培養标準框架,強調文化、戰略、技術和紮根一線的作用,提出優化工程博士培養體系的舉措。

論壇執行主席

現場嘉賓作報告

線上嘉賓做報告

在交流研讨環節,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東南大學、華北電力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高校研究生院領導和中國船舶集團企業代表紛紛發言,代表參與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不同高校和協同企業,探讨了卓越工程師培養和評價面臨的問題與困惑等。

論壇主席楊衛院士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卓越工程師培養與一般的工程碩博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不同,聚焦卓越工程師培養的理念探索、目标設定、培養質量、評價維度和認證體系等,強調新時代卓越工程師培養要體現中國特色和世界水平,要主動探索新規律、新标準、新範式,同時超前思考和積極推進卓越工程師培養的可持續發展。楊衛院士認為,我國卓越工程師培養面向多元對象,在長期探索中逐步形成跨界、跨機構的工程領域碩博研究生培養模式,未來應持續探索圍繞以知識、技能、價值觀為核心的卓越工程師培養理念,設定區别學術學位和工程專業學位人才培養的新時代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目标,确立符合卓越工程師成長規律的評價維度,建立通用的工程領域人才認證體系。


各位專家圍繞“新時代卓越工程師培養與評價”主題,提出了許多富有建設性的思考和建議。與會者反響熱烈,深切感受到會議組織精心策劃,專家報告精彩紛呈,線上線下受益良多,普遍認為本次分論壇既從理論上拓展了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與評價的研究視角,推動新時代卓越工程師培養,又有力提供了新時代卓越工程師培養實踐以及對卓越工程師培養路徑與評價标準的思考。計劃今後将繼續舉辦卓越工程師培養與評價高端論壇,持續思考和推動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


(曲玥 /張侃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