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3日上午10:30,人文公管學院第2期博士研究生學術沙龍在7号樓511會議室舉辦。本期沙龍由學院應急管理專業博士生高葉、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博士生任政進行學術分享,賈洪波教授、劉揚教授擔任點評嘉賓,副院長詹承豫、黨委副書記方志、院長助理劉賢偉、專職輔導員夏文靜以及學院研究生們參加。沙龍由任丙強教授主持。

高葉做題為《統籌發展和安全的模式研究:經驗統籌、科學統籌和“科學+”統籌》的分享。她分析了經驗統籌和科學統籌這兩類常見的模式,明确了經驗統籌與科學統籌的内涵、特點、區别和聯系,并結合我國發展實踐中三個典型案例,從統籌依據、統籌過程、統籌效果等進行比較分析。研究發現單純的經驗統籌或科學統籌模式,在高度不确定安全風險沖擊下,分别存在統籌效果方差大、統籌過程相對滞後等不足。最後,本文基于系統韌性思想提出了面向不确定性的“科學+”統籌模式,并對如何進一步完善“科學+”統籌路徑進行了探讨。

任政做題為《國際學者早期養成:赴國外訪學博士生國際學術交流研究》的分享。她着重分析了中國博士生的國際學術流動情況。通過采用混合研究方法,明确國際學術交流對國際化學術身份養成的影響。結果顯示,國際學術流動對博士生科研素養與能力增值具有統計學上的顯著影響;随着訪學博士生在目标共同體的邊緣、外圍和中心參與中被不同程度地社會化,博士生獲得不同形式和程度的知識、能力和成員資格。研究旨在為改進博士生國際學術交流項目提供政策建議。

賈洪波肯定了兩位同學的研究成果,表示論文研究内容豐富,選題緊扣國家發展方向。不足之處在于需進一步明确研究問題、基本概念和完善研究框架;要對研究方法進行進一步驗證,從而提高實證結果的可靠性;此外,還對文章邏輯和結構等方面提出修改建議。
劉揚認為同學們需要進一步明确論文研究涉及的核心概念及論文的研究目的。在論文的研究方法方面,通過個别案例來驗證假設有待商榷,同時量化研究需要更加規範的假設和驗證。此外,要進一步提煉和明确研究結論,提出更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
此外,劉賢偉強調研究案例的選擇非常關鍵,需要進一步讨論;同時需要完善研究的理論基礎,形成完整且清晰的研究路徑。
兩位彙報人的精彩分享引起了大家的研究興趣,老師們的精彩點評啟發大家深入思考。希望同學們能依托學術沙龍平台增進與老師、同學之間的學術交流。
圖文編輯 / 湯廣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