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上午9時,北航2024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人文公管學院初賽在智慧課堂舉辦。人文公管學院院長蔡勁松、學院黨委書記王琪全等出席比賽。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高甯、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教授熊慶旭、外國語學院教授胥國紅,人文公管學院副院長詹承豫、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趙世奎、學校教學名師沈映春等擔任評審專家。學院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方志主持。
參賽教師們展現了出色的教學設計、内容組織和表達能力,充分利用了多種教學媒介,向評委和觀衆展示了他們的專業能力。評委組對參賽教師們的表現給予了高度評價,同時給出了詳細的意見建議。

孫錦露老師以 “心理咨詢與治療”為主題,通過心理測驗導入學生案例,對心理動力療法、認知行為療法、家庭系統療法進行對比分析,闡釋不同心理咨詢流派的優勢與局限,以期探尋本土化社會心理健康事業的特色治療道路,這對維護個體心理健康、塑造良好人格發揮着重要作用。

徐迎迎老師以“金融學——期貨”為主題,從蘋果的價格入手,講解期貨在農産品中套期保值、對沖風險的應用,闡明了套期保值應用的原則,用案例解釋了“保險+期貨”的原理,講解了如何通過農産品生産者、保險公司、期貨公司和期貨市場四個方面聯動為農民實現增收保值。

吳培熠老師以“公共數據的開放與共享”為主題,講授了數字政府與數字治理課程的一個小節。他以“北京通”等政務服務app作為案例引入,分析了公共數據的特點,對“數據開放”“信息公開”“數據共享”“數據交易”等概念進行辨析,并講解了公共數據開放的基本原則。

高文娟老師以“教育與綠色經濟發展”為主題,從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求引入,講解了綠色GDP的概念和測算方法,對比了傳統GDP和綠色GDP的異同,圍繞測算綠色GDP的難點進行課堂讨論與互動,并運用教育對經濟增長貢獻的計量分析方法,探究教育對綠色經濟發展的作用。

高雅玥老師以“視覺”為主題,從人工智能圖像識别的錯誤應用引入,從眼睛的生理結構及其功能探究了人類視覺系統和大腦整體的工作機理,運用視覺恒常性原理講解了一些生活中遇到的視覺差異,表明人類視覺系統的不可替代性和與人工智能發展的可能性。

趙雨涵老師以“躺平行為的經濟學解釋與logistic回歸分析”為主題,将“躺平現象”轉化為“定量指标”并利用logistic模型分析,結果表明自身因素是躺平與否的關鍵所在,而非社會因素,随着受教育程度越高、婚姻可以降低個人躺平概率。由此,引導我們要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好青年。

郭力老師以“青少年心理發展與教育—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論”為主題,首先從"科學史"的視角出發,依據《什麼是科學》《規律簡史》兩本書總結出現代科學的任務——求真和求力,之後對應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論,探讨人的認知能力與"求真和求力"的關系。

劉亞娜老師以“社區參與”為主題,基于民族志的“深描”,反思社區自發性組織的形成與發展、自下而上的居民參與對于社區治理的啟發。在剖析概念、影響因素的基礎上,基于公共性與參與決策過程的有無建構四種參與類型并展開分析。最後提出通過居民的社區參與,将“附近”的需求轉化為自下而上的行動,助推有機社區共同體的營造。

經過激烈的角逐,初賽共評出一等獎6名,二等獎2名。王琪全書記宣讀獲獎名單,蔡勁松院長、王琪全書記向獲獎教師頒發了榮譽證書。

蔡勁松院長在總結講話中指出,舉辦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是學院深入貫徹"辦學質量提升年"要求,落實"雙一流"建設的重要舉措。要以此為契機,在全院形成"重教學、強能力、提質量"的濃厚氛圍。一方面,要進一步提升教師教學能力,進一步凝練優化學科方向,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加大教改創新力度。另一方面,要将本次比賽的成功經驗複制推廣,探索建立常态化的教學質量評價與提升機制,推動形成學院教師教學發展共同體。
會後,各位評審專家細緻的給每位參賽老師做了詳細的指導,針對比賽過程和授課内容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參賽老師們表示受益匪淺。



在初賽前,學院于3月6日、3月7日專門舉辦了兩場賽前教師培訓會。學院邀請了學校教學名師沈映春,學院上屆獲獎教師李跟強、張肖陽,北京市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一等獎獲得者、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教師楊明軒,學校教學基本功比賽一等獎獲得者、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徐冶瓊,分别從不同角度分享了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的體會、經驗和建議。

編輯 | 高詩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