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文公管學院三層的智慧教室,馬永紅教授接受了CCTV《新聞直播間》的專訪,就工程類博士專業學位新規的出台進行了深入解讀。
據了解,馬永紅教授領導的團隊在2021年受教育部委托,負責開發研制有關專業學位的學位論文及實踐成果基本要求的框架。該框架不僅是馬永紅教授團隊理論成果的實踐轉化,還征詢過國内外衆多專家學者師生意見和建議,同時在制定過程中還彙聚了我校多院多語種的衆多年輕教師、研究生院、學術委員會和學位評定委員會的集體智慧與努力。
以下為原報道:
CCTV《新聞直播間》2024年10月30日13:30報道:
工程類博士獲取專業學位新規出台
【主持人】今年審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法》規定,博士研究生可以通過學位論文答辯或者規定的實踐成果答辯申請學位。其中實踐成果答辯是一條新渠道,那具體如何實施?近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轉發《工程類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學位論文與申請學位實踐成果基本要求(試行)》,并将于明年1月份開始實施。

【解說】據介紹,這一基本要求是我國首個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學位論文與申請學位實踐成果質量标準。它的适用範圍是電子信息、機械、材料與化工、資源與環境、能源動力、土木水利、生物與醫藥、交通運輸等8個專業學位類别,是學位授予單位,研究生管理部門,學位授權點,導師對學位論文或申請學位實踐成果進行管理和評價的指導性文件。

【解說】據統計,截至2023年底,我國的研究生在學規模達到388萬餘人,到十四五末,專業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預計擴大到碩士研究生招生總規模的2/3左右,博士專業研究生招生人數也将大幅增加。今年新出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法》在強調要進一步推動以行業需求為導向的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的同時,明确規定,專業學位博士申請人可通過實踐成果答辯獲得相應學位,這意味着我國高質量工程技術人才自主培養體系建設進入了新的階段。專家認為,基本要求文件的出台符合我國工程類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教學規律和發展實際。
【同期】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馬永紅: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也進一步提出,要培養卓越工程師,要培養優秀的工程技術人員。我想我們推進工程博士的改革,尤其是體現在學位成果的改革上的,這是進一步推進工程博士這樣的一個發展的必要。

【主持人】目前工程類博士專業學位已經成為我國博士專業學位的主要類型,那麼什麼樣的實踐成果可以申請工程類博士專業學位,需要達到什麼樣的标準?實踐成果申請學位有哪些流程我們繼續來了解。
【解說】基本要求明确,實踐成果應面向國家行業和區域發展需求,圍繞實際工程問題與重大工程關鍵技術突破,實現企業技術進步和推動産業升級緊密結合,包括技術攻關與工程或設備改造,工藝與産品創新,新材料與新設備的研發,前沿技術引進吸收與再創新,工程設計與實施,技術标準的制定與優化,原創性研究成果轉化與産業化探索等。實踐成果的形式,包括重大裝備、儀器設備、軟件産品、設計方案、技術标準等。以重大裝備為例,需通過同行專家的鑒定或評審并獲得實際應用效果。基本要求還強調實踐成果應具有創新性,應在實踐中産生新專利、新産品、新工藝、新材料、新标準等,對推動工程實踐作出重要貢獻。實踐成果申請學位的主要流程應包括實踐成果申請學位可行性論證、實踐成果實施、實踐成果總結報告撰寫、實踐成果展示與鑒定,或評審、實踐成果答辯等。其中可行性論證展示與鑒定答辯等環節應有行業企業專家參與。專家表示,基本要求結合學位法要求,首次明确了通過實踐成果申請學位的标準和程序,進一步強化了專業學位,以實踐創新能力為導向的培養定位和标準,具有重要的開拓意義。

【同期】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馬永紅:它的選題、它的内容,它的組構方式,它怎麼評價,我覺得是形成了一整套的方案,出現了産品,不管是裝備、是工藝、是标準,必須要通過驗證,實踐成果沒有那麼容易就一步一步的走下來,實際上也是個很艱苦的過程。
【主持人】如何推動基本要求更好落地,有關負責人介紹将進一步細化持續疊代更新。
【解說】據介紹,下一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将鼓勵各培養單位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法要求,根據實際情況,盡快制定本單位相關學科專業的學位授予具體标準,并開展多樣化探索,不斷完善具體要求和操作程序,将面向廣大導師組織開展培訓指導,并及時推出典型範例,推動基本要求在教育教學、論文指導和論文評價等實際培養環節中落地落實。還将結合各地各培養單位實施情況,持續疊代更新。
【同期】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馬永紅:有一個科學的評價的制定,容不容許有一個發展的空間,我覺得這個是最重要的,我們不斷的去解決,不斷的去調整,慢慢的走向一個更好的更适切的方案,也是試點的目的。
媒體鍊接:https://app.cctv.com/special/m/livevod/index.html?vtype=2&guid=9ae7fb98f14747edaebb2cb387abde85&vsetId=C10616
受訪者簡介:馬永紅,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公共管理學院)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生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基地首席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