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3日下午,人文公管學院第3期博士研究生學術沙龍在北航公共管理系統工程實驗室/智慧課堂舉辦。本期沙龍由學院行政管理專業博士生周晨、應急管理專業博士生孟子龍進行學術分享,劉亞娜教授、鐘爽教授擔任點評嘉賓,院長蔡勁松、黨委副書記方志、專職輔導員夏文靜以及學院研究生們參加。沙龍由任丙強教授主持。

周晨做題為《新興技術協作治理:運作過程和機制研究——基于美國自動駕駛汽車管理實踐的分析》的分享。她首先明确了新興技術治理面臨問題愈加複雜,亟需利益相關主體協同合作的研究背景,然後在考察新興技術協作治理内涵的基礎上,結合協作治理理解模型,構建新興技術協作治理的運作過程分析框架。對美國自動駕駛汽車管理實踐進行長時段分析,探究各方如何達成協作并實現治理目标的過程與機制。研究發現,新興技術協作治理達成的關鍵在于各方就共同的治理目标展開協調有序的協作行動,該過程實現有賴于政府部門主導的協調機制、多渠道和制度化的協商機制,以及面向技術創新的激勵機制相互作用。研究有助于打開新興技術協作治理實現過程中的“黑箱”,識别其内在運行機制,對新興技術協作治理理論的豐富和實踐有所裨益。

孟子龍做題為《地方政府數字治理何以有效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基于S市A區“一網統管”的案例研究》的分享。他重點基于上海市A區“一網統管”的實踐調研,回應了地方政府數字治理何以有效的問題。着重梳理了“一網統管”實踐的三種面向:平台化保障了科層體制對數據與人員的有效統合,動員與協同确保了數字技術的有效賦能,制度化的治理流程和民意回應機制則進一步規範了數字治理過程。進一步分析指出,地方政府數字治理的有效之道在于充分發揮科層自主性的作用,塑造依托數字治理平台的平台發包制,助推跨部門合作與治理重心下移。本研究是對當前地方政府數字治理實踐的一個案例深描,提供了一種基于科層制視角的解釋。

對于周晨的研究,劉亞娜認為該研究選題新穎,觀點立意鮮明,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實踐以探讨治理良方。研究可以進一步剖析協作的機理、動機等,探尋機制之下的底層邏輯;基于美國案例的研究啟示探尋具有中國智慧的路徑和解決之道。同時,新興技術協作涉及研發、應用等多領域,如何從治理流程的角度進行多維度梳理;新興技術領域繁多,可以進一步進行分類型的研究。反思如何防範放任新興技術的風險蔓延、過分限制影響新興技術紅利釋放等問題,利用技術本身推動治理方式和手段的創新。
對于孟子龍的研究,劉亞娜認為選題讨論了當下研究的熱點和重點問題,案例具有典型性。研究立意鮮明,從技術與組織互相适配的角度審視地方政府數字治理的有效之道。可以繼續觀察平台發包制,關注數字政府建設中的場景式應用問題、組織變革等問題,在整體智治的視域下,厘清數字政府核心運行系統的建設,提升治理效能。沿着該研究路徑可以進一步拓展其他典型城市的豐富研究。

對于周晨的研究,鐘爽首先肯定了研究成果,并從研究問題、文獻綜述、理論框架創新、案例選擇、研究方法、理論對話等方面提出了具體建議。鐘爽建議應進一步聚焦研究反映的現實問題,文獻綜述應闡釋清晰新興技術協作治理應用領域、相關研究、研究結果等,理論框架應避免過于宏大,案例選擇可以采用過程追蹤法進一步深挖,讨論部分需要加入與已有相關話題高質量文獻的對話。
對于孟子龍的研究,鐘爽認為該研究選題從“數字治理”入手,符合當下相關領域研究需求。鐘爽重點提出研究選題的重要性,建議研究生應明确期刊和選題的适配度,重點關注期刊專欄熱門選題,識别關鍵學者,做好與熱門文章的對話,同時建議通過具象化的案例研究,做好理論框架與調研選擇的互構,同時選用适配的方法,确保具備長期的一手資料。

最後,蔡勁松院長在總結發言中表示,博士研究生學術沙龍對博士生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号召同學們要加強學術交流,在思維碰撞中提升科研創新和學術水平,促進科研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
兩位彙報人的精彩分享引起了大家的研究興趣,老師們的精彩點評啟發大家深入思考,本期博士研究生學術沙龍圓滿結束。
圖文編輯 / 湯廣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