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下午,人文公管學院第7期博士研究生學術沙龍在北航公共管理系統工程實驗室/智慧課堂舉辦。本期沙龍由學院行政管理專業博士生彭舒新、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博士生羅曉燕進行學術分享,賈洪波教授、郭力副教授擔任點評嘉賓,來自不同專業的在讀博士生、碩士生和專職輔導員夏文靜參加,沙龍由賈洪波主持。

彭舒新做題為《大學生廉潔教育項目的實施效果與作用機制研究》的分享。她基于當下廉政教育的背景趨勢,采用問卷實驗調查試圖在研究廉潔教育項目效果的深入程度、研究方法的科學性和系統性上彌補現有文獻的不足。文章首先圍繞廉潔教育的實施效果和影響因素提出研究問題,使用傾向性得分匹配法對415名大學生開展問卷實驗活動。根據理論支持作出廉潔教育可以提高大學生廉潔認知的相關假設并對其進行數據分析與實證分析。最後,得出廉潔教育項目與大學生廉潔認知和行為之間存在強相關關系的結論,并提出相關政策建議,為推動大學生廉潔教育和廉潔文化建設提供新的參考路徑。

羅曉燕做題為《政策工具視角下我國工科生工程實踐教育政策研究》的分享。她創新的采用了政策文本分析的方法對1949—2021年間的政策文本進行了梳理歸整。基于X-Y-Z三個維度分别對政策工具、政策内容、政策時間的政策文本進行了詳細的維度分析,得出三者之間的相關性及詳細數據變化。并提出以下四個問題:第一,政策出台和工具運用具有階段性;第二,政策使用過濫與不足并存;第三,政策内容結構不協調,缺乏操作性;第四,政策工具與政策内容匹配度不高。最後,針對這幾點不足之處提出了針對性建議舉措,為我國工科生工程實踐教育的順利推進提供了參考性借鑒。

對于彭舒新的研究,賈洪波首先肯定了其研究的選題,并建議進一步明确研究對象,将“大學生”的概念範圍界定清晰,縮小研究對象的年齡範圍。同時,需要多補充相關研究方法的步驟。對于羅曉燕的研究,賈洪波首先肯定了其選題和研究的意義,但指出目前研究對于三個維度的介紹不夠全面。同時,建議補充完善相關文獻綜述,可以嘗試進一步挖掘法律文本,加強政策工具、政策内容和政策時間之間邏輯關系的論證。

對于彭舒新的研究,郭力建議應該明确“行為傾向”、“行為意願”和“行為”概念的區别,指出其研究的實證分析并不是很充足,建議在全面了解相關理論制度的基礎之上再開展研究調查。同時,對于賈洪波提出其研究對象方面的問題也深表認同,建議将研究對象的範圍縮小并進行明确定義。對于羅曉燕的研究,郭力對其研究方法表現出充足的興趣,但認為其整體研究内容并不重充足,需要翻閱更多的文獻與法律政策文本,使其文章更加飽滿充分。

兩位彙報人的精彩分享引起了大家的研究興趣,老師們的精彩點評啟發大家深入思考,本期博士研究生學術沙龍圓滿結束。
供稿丨趙佳怡
編輯丨高詩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