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9日下午,人文公管學院第14期博士研究生學術沙龍在北航公共管理系統工程實驗室/智慧課堂舉辦。本期沙龍由學院行政管理專業博士生晏滿、應急管理專業博士生劉奕進行學術分享,李亞教授、吳培熠助理教授擔任點評嘉賓,黨委副書記方志以及來自不同專業的在讀博士生、碩士生參加,沙龍由李亞主持。

晏滿分享
晏滿做題為《網絡社會中公衆非制度化參與風險的生成機制與化解路徑》的分享。他立足如何防範和化解風險已成為政府部門統籌發展與安全的長期課題的研究背景,聚焦網絡社會中公衆非制度化參與風險日益明顯的現實境況。通過分析網絡社會中公衆非制度化參與風險的生成機制,并在主客觀層面構建出綜合性的理論分析模型,采用2017年中國綜合社會調查(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 CGSS2017)的數據進行實證分析。結果表明,公衆的信息型互聯網使用顯著影響了其非制度化參與意願,是造成風險頻發的直接原因;而話語權賦能、政府注意力獲取賦能、資源獲取賦能和公平促進賦能則在其因果機制中發揮重要作用。最後基于研究發現,對政府部門提升網絡治理能力和化解風險提供了針對性建議。

劉奕分享
劉奕做題為《低碳戰略是否提高了城市生态韌性?——基于低碳城市試點政策的準自然實驗》的分享。她首先清晰闡明了城市是作為實施低碳戰略和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其低碳城市建設的成效,特别是在生态和環境治理方面的實際成果,是衡量低碳戰略價值和預測未來前景的重要标準。本研究通過評估低碳城市建設對城市生态韌性的強化作用及其機制,進行多維度的深入研究,并對評估低碳戰略的實施效果進行實證分析,為城市發展的綠色轉型及風險應對提供參考,對于全面實施低碳戰略、科學有序推進低碳目标具有重大意義。

李亞點評
對于晏滿的研究,李亞首先肯定了研究的完整性,建議對非制度化參與的概念進一步闡釋和界定,豐富研究自變量的選取依據,深入分析影響機制的邏輯脈絡。對于劉奕的研究,李亞首先肯定了研究的工作量,建議進一步清晰界定城市生态韌性的概念以及指标層的釋義,闡釋清晰指标變量的選取依據。

吳培熠點評
對于晏滿的研究,吳培熠首先肯定了選題的視角,建議進一步豐富闡釋風險的化解路徑,加強網絡社會的概念界定和背景适切性分析,确保數據新穎度,優化穩健性檢驗。對于劉奕的研究,吳培熠首先肯定了研究設計的完整性,建議進一步優化完善研究方法的選取和使用,對指标設計的合理性進行深入分析和闡釋。
兩位彙報人的精彩分享引起了大家的研究興趣,老師們的精彩點評啟發大家深入思考,本期博士研究生學術沙龍圓滿結束。
供稿丨塵興邦 李世佳
編輯丨高詩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