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學術科研 > 論壇講座 > 正文

【PASEL·方法俱樂部】開展研究方法專題講座

【 發布日期:2024-05-31 】

為傳播研究方法、提升科研素養、建設優良學風,我院公共管理系統工程實驗室(PASEL)近期推出 “方法俱樂部”系列講座。2024年5月23日和30日,李亞茹、劉聰、塵興邦、徐明婧四位博士生帶來了四場研究方法專題講座,全院60餘位師生通過線上線下融合的方式參與交流,專題講座由吳培熠助理教授主持。

第一講由經濟管理學院博士生李亞茹介紹常用回歸方法。李亞茹向大家系統地介紹了三種回歸方法——混合橫截面回歸、長差分回歸和雙重差分回歸方法。首先是混合橫截面回歸,混合橫截面回歸将多個橫截面數據集合并成一個大數據集進行分析,通常用于研究多個群體或時點之間的差異,但是無法控制時間效應,在處理時間序列數據方面存在局限性。随後,李亞茹向大家詳細介紹長差分回歸,長差分回歸是對時間序列數據進行差分處理,以消除時間序列中的趨勢和季節性因素,從而更準确地估計因果關系,通常用于分析時間序列數據的長期趨勢和周期性變化的回歸方法。雙重差分回歸則将兩個不同時間點的橫截面數據集進行比較,以消除個體效應和時間效應,從而更準确地估計因果關系,通常用于分析政策或事件的影響。三種回歸方法可以互為補充,需要根據數據特性和研究問題選擇合适的回歸方法,本場講座為後續進行數據處理提供了方法指導。

第二講由人文公管學院應急管理專業博士生劉聰介紹社會網絡分析的理論和應用。首先在社會網絡分析概述部分,劉聰為大家系統地介紹了社會網絡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圖形表達、測量指标等,講解了這一研究領域的核心内容。随後通過對Ucinet軟件的簡要介紹,以及實際操作演示,讓同學們對如何利用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和可視化有了更直觀的認識。在案例研究與實證分析部分,劉聰以文章《公共安全數據協同治理的邏輯框架與網絡形式——以蘭州市食品安全領域為例》為案例,講述了該研究的行文邏輯、相關理論、數據處理等,介紹了公共安全數據協同活動模型與治理框架,整體網絡的構成與可視化、節點影響路分析、凝聚子群分析等。劉聰的分享内容豐富全面,方法靈活實用,為大家打開了一扇新的研究視野,也激發了大家進一步探索和應用社會網絡分析方法的熱情。

第三講由人文公管學院應急管理專業博士生塵興邦介紹紮根理論與結構方程模型的理論與應用。在紮根理論的基本原理部分,塵興邦為大家系統地介紹了紮根理論的兩大原則與方法流程。在方法實操部分,塵興邦以《“避害型”府際合作何以可能?——基于京津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的紮根理論研究》文章為案例,詳細講述了該研究中的編碼過程。随後,以實際收集到的數據對Nvivo Plus軟件使用方法的介紹及實際操作技巧的演示,讓同學們對Nvivo Plus軟件的功能和操作方式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在結構方程模型的理論與應用介紹部分,塵興邦首先介紹了結構方程模型的基本原理。随後,以文章《社會資本、政治效能感與公衆參與社會矛盾治理意願——基于結構方程模型的實證研究》為案例,詳細講述了該研究的模型繪制與數據導入、信效度檢驗、模型适配度檢驗與修正、路徑系數分析、假設檢驗等。在軟件實操部分,選取文章《信息接觸、權威人格、意識形态與網絡民族主義——中國網民政治态度形成機制分析》,演示了如何使用Amos與SPSS軟件進行結構方程模型的構建。塵興邦的分享内容生動深入,方法實用易懂,為大家開拓了新的研究思路,也激發了大家進一步探索和應用相關方法的興趣。

第四講由人文公管學院應急管理專業博士生徐明婧介紹基于Python的文本分析方法。首先在文本分析的基本原理部分,徐明婧系統地介紹了文本分析的任務、步驟及常用文本分析技術。随後,講解了如何運用NLTK工具,對文本進行預處理,也為同學們演示了如何使用Python對文本進行語句分離、詞幹提取、詞形還原、停用詞移除等操作。介紹了在預處理後能夠進行哪些分析,以文章《“有為政府”如何促進中國産業政策演進——基于移動通信産業的案例分析》為案例,講解并演示了如何用Gephi軟件實現共現網絡;以使用Twitter追蹤疫情期間移民情緒的國外研究為例,講述了如何進行系統分析。徐明婧的分享内容豐富全面,方法靈活實用,為大家打開了一扇新的研究視野,激發大家進一步探索和應用基于Python的文本分析方法。公共管理系統工程實驗室(PASEL)推出的“方法俱樂部”系列講座聚焦學術前沿研究方法,有效推進學院内各學科領域的相互交流、共同研讨,有助于本科和研究生提升科研能力,助力學位論文質量的穩步提升,促進科研工作高質量發展。

(文/吳思穎、毋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