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學術科研 > 學術視野 > 正文

我院教授鄧麗芳在《人民政協報》發表: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需求應得到進一步重視

【 發布日期:2023-02-24 】


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需求應得到進一步重視

近年來,研究生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人數有不斷上升的趨勢。研究生是高學曆高層次人才、創新的骨幹力量,我國對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十分關注,例如教育部辦公廳于2021年7月發布的《關于加強學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就凸顯了對高校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高度重視。随着社會發展節奏加快,研究生面臨的各方面競争和壓力也越來越大,從近幾年國内外研究生心理健康的調查分析來看,當前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現狀确實不容樂觀,例如抑郁、焦慮、人際關系敏感等問題相對突出。

新時代我國研究生群體的心理健康問題呈多樣化的發展趨勢,比如個體意識強、價值取向多元、心理需求複雜等。其實我國從2001年起就出台了一系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政策,也取得了成效。但當前大衆對心理健康的認識還多停留在“沒有異常”的層面上,心理健康教育和相關措施也更多關注了對問題學生的診斷幹預,忽視了大多數研究生的需求,更較少考慮研究生群體心理健康需求的獨特性。

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大數據背景下新時代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需求分析與支持體系構建研究”課題組從2020年開始,結合大數據分析、問卷調查和訪談研究,對新時代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需求和現有的心理支持體系進行分析,發現當今研究生群體最迫切的心理健康需求是自我管理需求,其次是科研學習需求、人際關系需求、社會責任需求和未來發展需求等。

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需求與本科生會有所不同。新時代研究生成就動機高,對自己的學業、就業各方面都有更高期待,他們會通過不斷管理完善自我來達成個人目标。與本科生相比,研究生科研任務重,更容易産生時間焦慮,他們在生活上獨立性更高,更需在生活、經濟和情緒等方面的有效管理,形成健康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因此他們在自我管理方面的需求比較高。同時,課題組還發現碩士生比博士生在未來發展方面的需求更高,這可能是因為碩士研究生在未來發展上面臨就業、繼續深造等更多選擇,不确定性更大。同時與理工類研究生相比,文史社科類研究生就業範圍更寬泛,跨專業領域就業的情況更多,面臨更多不确定性,因此文科生在未來發展方面的需求也會更高。

總的來說,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需求多樣,影響因素也比較複雜。研究生的自我能動性是他們心理健康需求的決定性因素,我們的研究也發現研究生的自我支持對心理健康需求的滿足有直接影響,當研究生們能有效利用自身和周圍資源,從中獲得娛樂放松和情感支持時,其心理健康需求也會得到滿足,因此,提升研究生的自我支持能力非常重要。

在當前研究生心理支持的獲取途徑上,課題組研究發現,新時代研究生網絡平台的利用率很高,“網絡互動”可以緩解研究生心理需要得不到滿足時的無力感和緊張感,幫助他們豐富社會關系,增強自我效能感和社會歸屬感。許多研究生們心理狀态不好時,傾向于通過網絡互動、浏覽獲取資訊、打遊戲、寫日記等來進行心理調節,這是他們自我支持的主要表現。随着讀研、畢業和就業過程中遇到的現實困難越來越多,除了自我調節排解壓力外,他人、學校和社會因素都會影響到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需求,研究生的不少心理健康問題也與外部現實因素密切相關,例如科研進度受阻,論文發表、開題或畢業答辯不順利,戀愛關系問題,學術和職業生涯中的各種不确定和迷茫等,這時候除了心理疏導,有效解決他們的現實困擾更為重要。另外還發現,“導師”和“朋輩”的支持,對研究生的“問題解決”“情感安撫”和“科研信心”起到重要作用。

因此,新時代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需求應得到進一步重視。對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支持需要建立多層次協作的通力配合機制,不僅僅是心理健康服務資源的供給,而且需要和教育資源支持、相關制度完善及研究生教育的财政支持結合。具體可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高校要聚焦研究生重點需求的滿足,為他們提供必要的資源支持。例如可以将時間管理、情緒管理、社交技能等方面納入研究生課程,滿足研究生們在自我管理方面的需求;針對研究生們科研、學業困難引發的心理問題,需要将學校心理咨詢中心的心理輔導和院系的學業支持相結合,在研究生不同階段設計不同的培養輔導方案,例如入學初期提供一些科研勝任力訓練,比如科研寫作、課題設計、實驗操作等,也可建立專門的科研服務中心,為研究生科研方面的困難答疑解惑、幫助他們尋找科研訓練或合作機會等;

第二,加強對研究生現實問題的指導支持。除了學業、科研以外,還需要針對影響研究生心理健康的主要現實問題,例如就業、人際、婚戀等問題予以支持和引導。比如高學曆的研究生們往往對自身職業期望也高,高期望和現實就業困境是當今許多研究生焦慮的根源。應盡早為研究生提供職業規劃輔導,引導研究生樹立合理的就業觀和做好職業生涯準備。再比如一些高齡博士生可能面臨家庭與學業的平衡或婚戀、經濟問題等,高校需要對這些特殊問題在支持的内容上予以針對性關注;

第三,促進相關制度的健全發展,為研究生營造一個更加開放包容的學習和科研環境。例如細化落實對研究生的過程性評價、完善科研成果認定和獎助體系、優化碩博論文評審抽檢和答辯環節等,從管理機制層面舒緩研究生的壓力;

第四,建立完善的研究生心理支持體系,發揮好人際環境的保護作用。除了提升研究生的心理自助能力外,還應充分發揮研究生導師和朋輩的積極支持效應。研究生導師作為研究生階段的重要他人,他們提供的心理支持質量與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密切相關,可以為導師提供心理支持、導學關系建設、職業生涯輔導等方面的培訓,提升研究生導師的育人能力。同時,與研究生密切相關的其他高校工作人員,如輔導員等,也需加強研究生心理支持服務方面的學習,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研究生群體和開展學生工作。課題組的研究發現,朋輩心理互助在研究生心理支持體系中也占據了重要位置,可建立院系朋輩互助制度,對研究生幹部,如班長、心理委員等進行定期的培訓,發揮他們的帶頭作用,促進院系整體的心理支持氛圍建設,以此構建校-院-導師和輔導員-學生四級合力的心理支持體系。


(作者系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公共管理學院心理學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原文鍊接http://dzb.rmzxb.com.cn/rmzxbPaper/pc/con/202302/22/content_38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