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送爽,陽光明媚,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10月16日,我院副書記張馳帶領人文學院學生黨員代表與軟件學院和後勤保障處的黨員代表們,利用學習日的機會,開展一次紅色教育實踐活動,共同深刻緬懷抗戰烈士的英雄事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我院黨員代表參觀了位于豐台區盧溝橋畔宛平城内的中國人民抗日戰争紀念館,中國人民抗日戰争紀念館是全國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國人民抗日戰争曆史的大型綜合性專題紀念館。在講解員的解說引領下,偉大勝利——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戰争勝利大型主題展覽,展覽全面再現了中國人民14年浴血抗戰的曆史畫卷。共分為八個部分:民族危機,救亡興起;國共合作、共赴國難;抗戰燈塔、中流砥柱;日軍暴行、慘絕人寰;浴血疆場、民族壯歌得道多助、國際支援;曆史勝利、巨大貢獻;以史為鑒、面向未來。通過紀念館展示的文物藏品,讓我們看到中國軍隊的團結一緻,奮力抗敵,保衛國家的偉大精神,更加讓我們意識到祖國強大的重要性。
随後,黨員代表們來到了盧溝橋。盧溝橋,這座曾被馬可波羅形容為“巨麗的石橋”,贊歎祖先精湛的技藝,但如今它早已不再是一座橋,它是一處抗戰英烈的地标,是“神聖抗戰”的符号,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标志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世界反法西斯戰争東方的爆發點。盧溝橋曆史博物館通過大量的圖片、文字、雕刻、實物向我們展現了中國人民14年欲血奮戰的曆史畫卷,從民族危機、救亡興起到曆史的勝利,這一路上離不開中國人民頑強不屈的反抗。
曆史的厚重沉澱在中國的每一寸土地上,盧溝橋上的硝煙早已散去,但曆史的痕迹卻永久的烙在盧溝橋上,這座見證了侵華曆史的盧溝橋,飽受了戰火的摧殘,遭到了無情的破壞。
曆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走戰士們走過的路,更能感受那段戰火紛飛的曆史,重走盧溝橋不是為了讓我們感到悲傷,不是為了讓我們對敵人保持仇恨,而是時刻提醒我們勿忘國恥,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烈士們已經為我們做了太多,接下來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赢的旗幟,共同創造人類美好未來,吾輩當自強。
(楊煥傑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