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23年集中接收申請項目評審結果。我院獲批3項,其中面上項目2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項。現對獲得立項的項目予以介紹。

姓名:李健 職稱:教授
【項目類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項目名稱】社會可供性對社交媒體平台向互聯網公開募捐平台引流的影響研究
【項目簡介】
互聯網公開募捐平台的出現在颠覆傳統慈善運營模式的同時也為慈善事業的快速發展創造了新的機遇。社交媒體平台可以憑借強大的用戶流量導入互聯網公開募捐平台實現籌款績效的增長。然而,當前社交媒體平台未能充分考慮到用戶所在的社會傳統和行為規範塑造,難以協助慈善組織與捐贈人建立有意義的雙向交互關系,影響到互聯網募捐平台的整體運行效能。本課題研究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社交媒體平台向互聯網公開募捐平台引流機理,探讨平台間引流的影響因素。本研究将社會可供性作為社交媒體平台優化的着力點,基于既有文獻研究和行為動機理論建立社交媒體平台向互聯網公開募捐平台引流模型,通過大樣本情景實驗研究搜集數據結合結構方程模型對所構建的理論模型進行檢驗,明确量化地解釋外部刺激、用戶認同與用戶推薦鍊接使用意願的關系問題,為社交媒體平台的社會交互優化和引流策略設計提供智力支持。

姓名:馬琪 職稱:副教授
【項目類别】面上項目
【項目名稱】人-機-環境視角下智慧養老服務系統持續使用的影響因素及其作用機制研究
【項目簡介】
有效發展智慧養老服務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實施的重要任務,促進智慧養老服務系統持續使用是發揮智慧養老服務價值的必然要求。智慧養老技術的迅速發展和養老場景中的人機交互泛在化,催生了從“人-機-環境”的視角探究系統持續使用的影響因素及作用機制這一前沿研究需求。本項目系統探究人-機-環境因素對智慧養老服務系統智能終端人機交互體驗及持續使用行為的作用機制。項目采用人-機-環境系統理論,形成“持續使用前因-持續使用體驗-持續使用意願-持續使用行為”的因果效應框架,構建“要素識别及測量-因素篩選及實驗-實證追蹤及檢驗-策略演化及選擇”的研究思路。首先識别和測度老年人-智能終端-環境支持的要素特征,其次通過人機交互實驗診斷影響智慧系統用戶體驗和績效的關鍵人-機-環境變量,進而構建智慧養老系統智能終端持續使用因果機制模型,開展實地追蹤進行實證研究,最後演化智慧養老服務系統終端持續使用行為作用機理,為設計科學有效的促進策略提供理論支持。

姓名:高文娟 職稱:助理教授
【項目類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項目名稱】高校預聘制青年教師的學術生态困境及其影響研究
【項目簡介】
在我國高校教師聘任制度改革的背景下,預聘制青年教師面臨科研任務重、教學任務多、經濟壓力大、晉升難度高、管理話語權缺失等問題,激烈的資源競争對高校青年教師的身心健康造成負面影響,誘發重研輕教、科研追求短平快等功利化傾向,并帶來職業倦怠、缺乏組織認同感等問題。本項目主要從三個方面嘗試進行突破性探索:第一,通過構建量化指标測量預聘制青年教師在學術生态環境中的生存能力、适應能力、資源競争壓力等,定量地描述預聘制青年教師的職業現狀。第二,在理論層面從學術發展的内在邏輯、行政力量、社會因素等角度探究預聘制青年教師學術生态困境的内在機理。第三,從教學質量、科研産出、壓力狀态、工作滿意度和組織認同感等維度系統全面地揭示預聘制青年教師的職業發展瓶頸,從而對優化并完善我國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和師資隊伍建設提供具有參考價值和指導意義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