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大思政工作格局 培育矢志空天報國的新時代北航人
——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大思政工作紀實
【編者按】在北航2024年人才培養大會及人才培養大讨論即将召開之際,黨委宣傳部特别推出“人才培養工作系列報道”,生動展現學校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系統提升人才自主培養質量,以一流理念、一流師資、一流平台、一流服務、一流文化培養一流人才的生動實踐,進一步營造“崇尚立德樹人成效、崇尚卓越學術成就”的濃郁氛圍,凝聚共識、堅定信心,彙聚廣大師生追求卓越、争創一流的磅礴力量。
育才造士,為國之本。黨的二十大作出關于“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戰略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就思想政治工作發表一系列重要論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為我們開展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學校堅持将思想政治工作作為各項工作的生命線,傳承弘揚以“空天報國”為内核的北航精神,統籌用好校内校外、線上線下、各行各業等育人資源,推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課上與課下、校内與校外、網上與網下育人資源的互融互動,以一流理念、一流師資、一流平台、一流服務、一流文化培養一流人才。

堅持立德樹人 構建共同推進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
學校黨委不斷完善工作機制,成立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領導小組,統籌謀劃黨建和思政工作頂層設計、總體布局、整體安排,定期審議宣傳思想、意識形态、思政工作等重大事項,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黨委宣傳部統籌、相關單位主責、全校共同參與的“大思政”工作格局,下好齊抓共管一盤棋。校黨委書記趙長祿每學期到學院召開現場辦公會,參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集體備課,每年帶頭為本科新生講授“思政第一課”,牽頭開展“大思政”專題調研。校長王雲鵬結合開學典禮上為學生講授“開學第一課”,常态化開展各類學生座談會,校領導班子成員到聯系學院和班級為學生宣講宣傳黨的創新理論,學院黨委書記和院長全面開展師生面對面交流,形成了以上率下、全員參與的示範帶動作用,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不斷夯實。

2021年開始,學校為全體大二、大三本科生設立專屬導師,全體教職工均可申請擔任,目标是充分發揮教師在學生成長中的導心、導向、導行作用,全方位關注學生發展方向、生活狀态、心理健康,進一步充實學校思政工作力量。迄今為止,通過談心談話、生活關懷、手工體驗、體育運動、參觀實踐等形式,2600多名教職工及離退休幹部懷揣讓學生的大學記憶裡多一位難忘好導師的願景,與15000餘位學生共同開展了17000餘場導學活動,做到了在學生成長的關鍵處、要緊時拉一把、幫一下,學生調查滿意度達98.6%。“我的專屬導師不僅與我們分享專業知識,也對我的生活關懷備至,既是良師,也是益友。在成長的道路上遇見我的專屬導師,我深感幸運。”2022級沈元學院本科生鄭淇勻說。

立德樹人成效是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準,師德師風是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标準。學校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營造崇尚立德樹人成效、崇尚卓越學術成就的濃厚氛圍,加強教師思想政治工作,構建師德師風長效機制,鼓勵教師做正自己、做強自己,持續激發幹事創業的精氣神。自2017年起,學校設立“立德樹人獎”,堅持把紮根教學一線、潛心教書育人作為“門檻”,堅持把廣大師生的好評口碑作為“選票”,累計評選出74位紮根一線、傾心教學的師德楷模,發放獎勵超千萬元,極大地激發了全校教師勇擔育人使命、矢志空天報國的内生動力,湧現出了一大批傳道授業、潤己澤人的大先生,他們把培養學生作為畢生追求的事業,展現出了一代代北航教師的貢獻和擔當。2022年9月,在北航第38個教師節表彰大會上,陳懋章院士、鐘群鵬院士獲得北航人才培養最高榮譽“立德樹人成就獎”。“培養出更多的人才,才是一個老教師生命永恒的發動機!” 陳懋章院士深有感觸地說。

正是這樣一批批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紮實學識、仁愛之心的好老師,培養出了一批批擔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建校70餘載,北航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學術精英、興業人才和治國棟梁,為國家主流行業和骨幹單位輸送了25萬餘名優秀畢業生。
如鹽在水 各類課程同向同行同頻共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課教師隊伍責任重大。近年來,學校思政課程質量穩步提升,課程思政體系逐步完善,一支朝氣蓬勃的青年思政課教師隊伍活躍在課堂内外,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奠定了堅實基礎。
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學校黨委高度重視思政課程質量和内涵建設,構建起思政必修課、思政選修課、專題思政課“一體兩翼”的課程體系,在講解基礎理論體系和價值立場的基礎上,圍繞重大理論創新和時政問題,積極擴展學生思想視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獲評北京市優質課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團隊獲第三屆北京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一等獎,“大國領袖”等專題思政課讓學生直呼“不夠聽”“多加幾次課”“沒有聽盡興、學過瘾”。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不讀上千本書,上不好思政課”是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高甯的信念,“大學四年一定要聽一次”“讓人全程不會走神”是學生對高甯思政課的評價。12次受邀中央級和省部級主流媒體講述航天精神的青年教師付麗莎,探索形成了“行業元素融入思政課”的特色教學模式,其主持的“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案例教學工作室”獲批北京市首批學校思政課“青年教學名師工作室”,被學生稱為“将哲思融入思修課的老師”。從“站上講台”到“站穩講台”再到“站好講台”,占全院教師數70%的40歲以下青年教師,近5年獲校級以上榮譽獎勵60餘項,獲批省部級以上課題70餘項,年均發表高水平論文40餘篇,他們作為思政課教師有生力量,為建設一流馬克思主義學院、一流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奠定了堅實基礎,為開好思政課這門關鍵課程、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融合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要紮實推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就要将思政教育與學科特色、專業特色、課程特色等深度融合,将科研、教學、人才、事件等蘊含的思政元素動态融入專業課程教學。自2020年秋季學期試點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以來,學校探索将以“空天報國”為内核的北航精神融入課程教學,設置了“科技創新與強國使命”專題,邀請院士團隊參與授課。“太震撼了!”北航知行書院學生李驕娴表示,“這樣的思政課完全超出了我的預期。”這樣的教學改革表明,專業課中的思政元素不僅可以為專業課所用,也可以成為思政課的鮮活素材。學校持續加大課程思政建設投入,深化課程思政與一流課程一體化建設,先後打造136門校級課程思政示範課,實現學院全覆蓋,出版《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課程思政優秀案例彙編(航空航天篇)》,提升教師課程思政建設能力,使課程思政元素成為專業教學的興奮點和創新點。相關做法兩次獲《中國教育報》頭版頭條報道,2023年2月獲《人民日報》頭版報道。
正在航空工業沈陽所開展專業實踐的2022級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博士生徐祥博感觸地說,“在工程任務中我時常想起課堂上學到實踐案例,深感重任在肩”。面向卓越工程師聯合體高校開設的《工程倫理》課程,由國家級領軍人才、教學名師、行業專家聯袂講授,着眼關鍵領域實際工程案例,将愛國主義教育和工程師職業素養提升有機結合,全面強化學生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北航推進工程教育課程思政向縱深發展,推動高校、企業、媒體、出版機構等各方力量緊密協作、同向發力,發起成立“高校工程教育課程思政聯盟”,協同全國60餘所高校,搭建共享平台、把握教育規律、構建育人生态,推動高質量工程教育課程思政科學發展,推進我國工程教育内涵式發展,努力建設一支愛黨報國、敬業奉獻、具有突出技術創新能力、善于解決複雜工程問題的工程師隊伍。

理想信念鑄魂 樹牢空天報國精神坐标
“全黨要把青年工作作為戰略性工作來抓,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青年,用黨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熱心人、青年群衆的引路人。”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擲地有聲。
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動的“總開關”。學校黨委始終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高度重視青年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實施理論學習領航工程、價值塑造啟航工程、榜樣示範引航工程、社會實踐遠航工程,激勵青年自覺做共産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秉持“把最好的資源給學生,用最好的條件建社區”,将育人力量和資源下沉到學生社區,入選教育部首批十所“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建設試點單位。黨委書記和校長帶頭進班級、下宿舍、講思政課,輔導員駐樓與學生同吃同住同生活,思政教師定期進社區談心交流。2023年共舉辦“院長有約”、專題講座、心理沙龍等社區活動8000餘次,覆蓋學生超4.5萬人,師生在此共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交流時事政治、聚焦生涯規劃、分享成長體會,學生表示“這些活動拓展了我的視野,讓我對于一些曆史事件和人物有了新的理解,也學到了能夠指導實踐的科學方法”。

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着力培養擔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青年學生深度參與國慶70周年、建黨百年、北京冬奧會等重大服務保障活動,在寒暑假開展社會實踐,深入基層一線,積極上好行走的“大思政課”。學校連續4次蟬聯全國暑期最佳實踐大學,“請黨放心,強國有我”成為青春最強音。

大力建設高水平文化品牌項目,把紅色文化資源作為鮮活教材,學生自演的《羅陽》《百年守锷》《北京五号》《為民》等“北航脊梁”系列大師劇形成良好傳承。“帶着北航人的承諾和責任,為祖國的航空航天事業貢獻全部的青春和生命,你準備好了嗎?”羅陽的發問,在舞台上回響,也回響在青年學子的腦海中,成為北航人矢志不渝的精神追求。“馮如三号”無人機兩破世界紀錄、“北航亞太一号”小衛星等屢創佳績、“北航四号”探空火箭一飛沖天、“羅陽青年突擊隊”學生成員參與航空救援,學校連續18屆捧得全國“挑戰杯”競賽“優勝杯”,3次榮獲最高榮譽“挑戰杯”,學生在青春的火熱實踐中不斷踐行和弘揚北航精神。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标任務的關鍵一年,也是學校堅定信心、真抓實幹,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一年。奮進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學校将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持續推動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創新發展,培養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強國建設、民族複興作出新的貢獻!

供稿 | 宣傳部
撰稿人 | 孫也程 王靜涵 王萌
編輯 | 高詩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