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學院動态 > 正文

張海英教授:關于中國鄉村問題的思考與實踐探索——以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耕讀大水泊為例

【 發布日期:2024-11-18 】

11月10日,北航人文公管學院退休教師張海英教授做題為“關于中國鄉村問題的思考與實踐探索——以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耕讀大水泊為例”的報告。人文公管學院關工委副主任曹慶萍副教授、北航退休教授申功璋,以及本科生參加。人文公管學院黨委副書記方志主持。

在講座中,張海英教授以她在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長達五年的深入調研經曆為開端,通過詳述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大水泊鎮的建設經驗,深入分析了中國鄉村的相關問題。張海英教授以淺顯易懂的方式,深入探讨了中國鄉村在不同曆史時期所面臨的問題及其實踐,闡明了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對于國家經濟和民生的重要性,強調了鄉村與城市作為整體社會的相互依存性。同時,結合當前的鄉村振興戰略和實踐經驗,提出了創新性的解決方案和政策建議——以“耕讀小鎮·大水泊”為目标,緻力于通過人才振興策略促進鄉村振興的鎮城鄉村振興模式。在老年人口比例超九成的大水泊鎮,鄉村振興内生發展動力顯著不足。為激發大水泊鎮的鄉村振興活力,該鎮實施了特色人才引進計劃,進行制度創新,并采取措施留住人才,同時在公序良俗方面進行積極探索,确保人才能夠充分發揮其才能。她強調,鄉村振興的核心在于人價值的發揮。她提出,當代年輕人要重視農村發展,通過建立與高校、研究機構的合作關系,例如,大水泊鎮現建設的“智慧谷”項目專家共享工作室等,培養和吸引那些願意紮根鄉村、服務鄉村的人才,為鄉村帶來新的知識和技能,同時為當地青年提供繼續教育和職業培訓的機會。此外,她還建議通過政策激勵和創業支持,鼓勵有志之士在鄉村開展創新項目和創業活動,以此帶動鄉村經濟的多元化發展。

68D765

最後,張海英教授與參會同學進行了深入交流,展望未來鄉村發展方向。

張海英教授所開展的講座,深入地梳理了中國鄉村問題的曆史發展脈絡,并詳細闡述了鄉村振興的新型共同體模式。此次講座加深了學生們對鄉村振興深刻内涵的理解,并激發了他們廣泛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