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講堂】 | 劉慶紅教授主講"倫理經濟與管理哲學視域中的公共管理"
學術前沿講座

3月25日晚,“北航人文講堂”學術前沿系列講座第三講在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人文講堂内舉行。本次講座邀請到日本立命館大學劉慶紅教授做題為“倫理經濟與管理哲學視域中的公共管理”的學術前沿報告,吸引了包括本院和高研院在内的衆多師生前來聆聽,講座由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蔡勁松教授主持。
 |
講座現場 |
 |
主持人蔡勁松院長 |
劉慶紅教授現任日本立命館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目前兼任美國斯坦福大學國際與跨文化教育研究咨詢委員會委員、日本經營倫理學會理事、日本早稻田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劉慶紅教授是較早提出用倫理經濟與管理哲學來分析公共管理問題的學者,主要研究領域是日本公共管理前沿的問題及研究範式。
 |
主講人劉慶紅教授 |
講座伊始,劉慶紅教授用清晰明了的方式向大家介紹了本次講座的第一部分,即講座的主要脈絡:“主題:一個建議;方法:兩種傾向;研究:三種觀點。”
“一個建議”就是關于資格考試和認定。劉慶紅教授介紹了在日本對于公共管理學相關的資格認定主要有三種:公共管理士、個人情報保護士、企業情報保護士。公共管理士的資格認定需要在公共管理領域工作10年以上,後兩種主要是針對信息管理方面的資格認定。“兩種傾向”是指面向公共管理實踐和本土化的傾向。劉慶紅教授指出公共管理學的基本特征是面向管理實踐的。不同國家的公共管理學有不同的文化傳統和側重,美國更側重于與其實用主義文化相關聯,日本側重于東方或日本特有的文化,而中國更多側重在中國傳統文化,特别是在諸子百家研究的基礎上形成。“三個觀點”指學界對公共倫理與經濟績效之間關系的看法包括三種:正相關、負相關、複雜多變的關系。


在介紹完本次講座的基本内容後,劉慶紅教授結合自己的求學和研究經曆,鼓勵同學們要更多地挖掘具有獨創性角度的思想。公共管理學是一個門類繁多,内容豐富的學科,是一個在動态平衡中摸索的年輕的學科。在公共管理學這一學科中,沒有永恒不變的真理,唯有實踐才是唯一的法寶。

講座的第二部分,劉慶紅教授介紹了公共管理的曆史發展,公共行政時期(1887-1980)和公共管理時期(1980-),公共行政時期又可以分為傳統的公共行政階段(1887-1960)和新公共行政階段(1960-1980)。傳統行政學是效率至上主義,新公共行政學是在效率目标中增加公平函數,而公共管理學則追求公平前提下的效率改進。在梳理完公共管理學的曆史發展後,劉慶紅教授提出了目前他所研究的重點:“倫理基準點”——基于“效率性原理、社會性原理、競争性原理、個體性原理”4個象限建立的倫理基準。劉慶紅教授認為,當前國際上一直沒有一個測量公共價值的公共管理國際标準,這是他現今也是今後的主要研究方向。
 |
教師提問 |
 |
學生提問 |
在交流環節,師生踴躍提問,劉慶紅教授就公共價值測量問題、企業型政府以及倫理基本點中的公平問題等進行了認真解答,進一步加深了對講座主題的探讨與認識。講座最後,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公共管理學院)蔡勁松院長代表學院向劉慶紅教授頒發了“人文講堂”紀念證書并合影留念。
 |
蔡勁松院長向劉慶紅教授頒發證書并合影留念 |
(朱順甯 文/王遠程 郭翔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