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30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咨詢委員、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會長、浙江大學楊衛教授做客“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與發展”高端論壇,作為第二期開講嘉賓主講“研究生教育動力學”。論壇由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卓越工程師産教聯合培養研究中心、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生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基地聯合舉辦,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研究生院承辦,由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生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基地首席專家、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研究生教育學專委會副主任委員、我院馬永紅教授主持,線上線下逾千位專家同行、研究生及導師參與了此次論壇。

楊衛院士從緣起、求索、立論三方面介紹了研究生教育動力學的背景,提出了研究生教育動力學的基本假設,即學科個體假設、産品繼承假設、資源稀缺假設、控制遞減假設;從研究生教育的定量表征、研究生教育動力學的基本框架、研究生教育動力學的定性讨論、案例研究四個方面出發,介紹了研究生教育動力學的基本特征和研究規律,闡述了研究生教育動力學作為研究生教育定量理論的新視角。
楊衛院士指出,研究生教育的定量表征中需要厘清四個問題,即構建觀上的經緯結構、管理觀上的權力結構、空間觀上的幾何結構、方法論上的分析結構,為研究生教育動力學打下數理與哲理基礎。他從研究生教育動力學的基本場方程、資源輸入、宏觀調控、總量刻畫、學科演化的初始條件與邊界條件、多層次演化等方面介紹了研究生教育動力學的基本框架,以及其基于場論與動力系統理論構建的數學結構;并從動力學發展的總體特征、結構特征以及績效特征三方面展開,進行了研究生教育學的定性讨論。
最後,楊衛院士以我國四十年實行規模性研究生教育的曆史、多層次遞減性控制、研究生教育的多層次結構和“雙一流”建設的評估方法為例,運用研究生教育動力學進行了具體的案例分析和客觀呈現,如研究生教育與學科建設經費投入、學位授予人數統計、學位授權單位與學科點的動力學預測、研究生教育與學術誠信建設、“雙一流”建設的遴選與評估、新增一流學科的認定等。他特别用特征學、動力學、統計學、生态學、教育學、哲學六層境界來闡述學科建設的動态過程。
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副會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原副校長張淑林教授,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副秘書長、北京大學醫學部副主任段麗萍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人民大學評價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周光禮教授,浙江大學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顧問、工程師學院發展咨詢委員會副主任王家平教授,以及來自主辦方的全國政協常委、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副校長陶智教授等五位與談人對楊衛院士的報告給予了高度評價和各具特色的回應。
張淑林教授認為研究生教育動力學基于不同的角度審視研究生教育,從研究生教育規模預測到“雙一流”建設的遴選與評估,深入到研究生教育的方方面面。當前,研究生教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期望研究生教育動力學能夠為研究生教育研究提供全新的視角和更多的動力。其次,研究生教育教學成果獎的評選是對研究生教育發展來說是一大利好消息。
段麗萍教授認為将動力學原理、方法、模型等融入研究生教育中,拓展了研究生教育學的理論體系,與研究生教育理論研究相契合,如何根據研究生教育動力學原理和交叉學科設置原則引領交叉學科建設,是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提出與世界各國相比,我國在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上還有很大差距,應緊跟國際前沿和發展趨勢,優化學科布局和資源配置。
周光禮教授認為研究生教育動力學為研究生教育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視角。一是抓住了研究生教育的三個特征——層次性、學術性和結構性,學理基礎紮實。二是從理性人假設、文化傳統影響、外部環境影響三維出發,構建了研究生教育動力學的假設模型。三是将力學與研究生教育深度融合,實現研究生教育研究的定量化分析,為研究生教育發展提供精準決策。
王家平教授聚焦研究生教育質量,提出了三點思考。一是人才培養質量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輸出變量,國家高度重視,各高校應抓住機遇,加強高層次人才培養。二是在規模不斷擴大的背景下,加強研究生教育全過程、各環節質量保障,控制好“出口關”。三是根據研究生教育尤其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現狀,适時調整質量觀和研究生教育質量評估體系。
陶智教授認為研究生教育動力學将研究生教育和動力學交叉融合,拓展了研究生教育研究的視角,其中構建的預測方程對研究生教育研究和實踐至關重要;提出要關注預測模型的運用過程中如何控制人為因素,以及在學科發展具有利己性和學校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何運用動力學的模型實現特色學科和其他學科的共生發展,以特色學科帶動其他學科的發展。

線上線下來自全國各地的高校師生熱情參與、積極提問,就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交叉學科建設的困境、研究生教育國際化及推進路徑、學科排名、人工智能交叉學科的發展、研究生教育學持續研究等多個議題,與楊衛院士及與談人進行了充分激烈的互動交流,進一步深化了對研究生教育的理解。
主持人馬永紅教授總結指出,研究生教育動力學為研究生教育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視角,研究生教育的實踐者和研究者在認真學習、消化吸收研究生教育動力學的過程中會有很多收獲。研究生教育動力學,也充分展示了新時代研究生教育研究開展多學科跨學科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生教育學科理論體系構建需要理論和實踐雙向探索,需要深度和廣度持續推進。
與會者反響熱烈,紛紛表示此次論壇内容深度與廣度共存、理論與案例并重,讨論積極深刻,拓展了研究生教育研究的視角,促進了對研究生教育的深度思考,受益良多。北航現場與會者人手一冊新書《研究生教育動力學》,紛紛請楊衛院士簽名留念。同時大家翹首以盼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生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基地下一期論壇。
北航卓越工程師産教聯合培養研究中心簡介:
卓越工程師産教聯合培養研究中心由北航聯合航天科技、航天科工、航空工業、中國船舶、中國電科、中國航發、華為技術多家公司共同發起成立。該中心的工作目标是研究産教聯合培養長效機制,推動構建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卓越工程師培養理論與實踐體系。該中心通過搭建産教互動交流平台、培養方案研究平台和智庫咨詢服務平台,重點開展聯合培養方案研究、聯合培養标準研究、産教融合機制研究和合作交流推廣研究等。
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生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基地簡介:
2021年12月,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獲批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生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基地,馬永紅教授擔任研究基地首席專家。此研究基地是在2007年建立的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高等教育研究院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基礎上發展起來,現由北航人文(公管)學院、研究生院共同建設,彙聚研究生教育研究領域的國際國内高校等多方力量,加強研究生教育體系生态研究,加強研究生教育與科技、經濟、社會發展互動關系研究,構建和豐富研究生教育學的理論體系,為北京市、區域及國家重大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實踐提供強有力的決策咨詢服務,發揮創新交流平台作用,推進提升中國研究生教育國際影響,緻力于打造成研究生教育研究領域具有較高權威和影響力的新型智庫。
(文:于妍 圖:陳高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