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下午15:00,學術講座“科學教育高質量發展”于學院路校區人文公管學院樓人文講堂順利舉辦。陝西師範大學二級教授、現代教學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科技創新後備人成長規律協同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标準修訂專家組組長胡衛平受邀作主題報告。人文公管學院馬永紅教授主持講座,來自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北京市少年宮的科學教育工作者、北航人文公管學院師生,以及北航附中教師齊聚一堂,共同探讨科學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胡衛平教授以中美科學教育的對比為切入點,深入剖析了我國科學教育面臨的挑戰與機遇。他指出,科學教育作為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對于國家未來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然而,當前我國科學教育仍存在亟待改進的問題:一是需求與供給的突出矛盾,學生從事科學職位的意願不強,科學素質普遍不高。二是校内與校外整合的不足,教育系統與科學系統、科研單位、高等學校和中小學科學教育之間的整合存在缺陷,科技企業及其他非盈利性組織對基礎教育階段科學教育的支持力度不足,影響科學教育的整體效果。三是科學教育課程與教學質量不高,當前科學教育在重視程度、綜合性和貫通性方面存在不足,導緻課程内容和教學方法難以适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四是科研對教學的促進不夠。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胡衛平教授提出了培養創新人才是科學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方向,并具體揭示創新人才的發展規律、必備特征、影響機制,以及如何構建綜合性、實踐性、思維性、進階式的培養體系。他指出,創新人才不僅要有深厚的科學知識儲備,更需要具備一系列關鍵素質。要實現這一目标,必須從根本上改革科學教育的理念、方法和體系,建立高質量的法律法規體系、協同創新體系教師發展體系、課程教學體系、課程資源體系、科學研究體系和社會文化體系相融合的系統生态。整個講座過程中,胡衛平教授的深入分析和獨到見解赢得了在場聽衆的熱烈反響。



人文公管學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長任秀華副研究員主持交流環節,校内外教師、科學與技術教育專業和“國優計劃”的在讀碩博研究生積極提問,與胡衛平教授展開了熱烈的對話。大家就科學教育、科普工作、學生發展等問題進行了深度研讨,與會者紛紛表示受益匪淺。随後北京微創博志教育科技有限公司CEO王虎紋受邀介紹其公司科學教育實踐工作,部分師生會後興緻勃勃參觀了該公司,并就具體實習項目進行了讨論。

人文公管學院副院長陳文博教授代表學院向胡衛平教授頒發“人文講堂”紀念證書,并交流了兩校科學教育專業建設和推進創新人才培養方面未來更多合作意向。
供稿|崔詩悅
編輯 | 高詩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