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7日,由香港城市大學公共政策學系、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公共管理學院共同主辦,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公共管理系統工程實驗室(PASEL)、香港城市大學公共管理與政策實驗室(LaMP)和香港城市大學深圳研究院承辦的“複制公共管理實驗研究”工作坊順利舉行。
工作坊由香港城市大學Richard M. Walker講席教授和中國人民大學馬亮教授發起,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吳培熠博士擔任學術協調人。工作坊邀請了來自香港城市大學、中國人民大學、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清華大學、中山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蘭州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重慶大學、西北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華東理工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十餘所高校共計十五位學者分享自己的研究,近百位專家學者參加了工作坊。與會專家一緻認同,複制(Replication)是實驗研究在知識生産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公共管理研究中建立一般化概念及發展中層理論的關鍵方法,應當成為推動國際公共管理理論中國化的重要抓手之一。
工作坊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支持。《公共管理與政策評論》為工作坊提供期刊支持。作為北航公共管理學院20周年院慶系列學術活動之一,本次工作坊正式拉開了北航公管20周年院慶系列學術活動的序幕。工作坊的舉辦得到多家媒體和公衆号的關注報道。
開幕式
工作坊開幕式由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公共管理學院陳文博副院長主持,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蔡勁松教授、香港城市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Richard M. Walker講席教授和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馬亮教授代表主辦方分别緻辭。
蔡勁松教授首先對參會的老師、同學們表示熱烈的歡迎,并衷心感謝馬亮和Richard M. Walker教授對工作坊的支持。實驗方法是公共管理研究中的新興研究方法,複制公共管理實驗是推進公共管理理論中國化的重要方式。2021年,北航公共管理系統工程實驗室(PASEL)建成并投入使用,成為國内較為領先的科教融合、文工交叉新型公共管理科研教學平台,為公共管理實驗研究提供了條件保障。北航公管學院将與學界同仁一道,在公共管理實驗的研究方向上不斷探索,推動公共管理實驗的發展。本次工作坊拉開了北航公管20周年院慶系列學術活動的序幕,借此機會,蔡勁松教授誠摯邀請各位老師今後莅臨學院和公共管理系統工程實驗室指導工作、開展合作研究和高層次人才聯合培養,共同促進我國公共管理學科建設、學術發展和高質量人才培養工作。

開幕式緻辭
Richard M. Walker教授在緻辭中指出,複制研究是自己很早感興趣并持續跟蹤的研究領域。經濟學和商科的研究顯示,實驗結論被成功複制的概率很低。不同的情境和不同主題的公共管理實驗研究結果也可能會有變化,公共管理需要融合心理學研究方法更好的開展複制實驗。複制實驗不僅能夠檢驗研究結論的内外部效度,更能夠指引學者确定未來的研究議程,隻有不斷地測試,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本次工作坊是一個很好的開始,對中國複制實驗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預祝工作坊順利召開。
馬亮教授表示本次工作坊以“複制實驗研究”為主題,非常有意義。我們處于一個開放數據的時代,這對科學界的透明性、開放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是我們推動複制實驗研究的重要原因。馬亮教授指出,通過複制實驗可以學習和重新認識原實驗的選題、理論與方法,工作坊論文在複制的時候要以中國情境為基礎,不僅僅是複制,還要做出拓展和創新。最後,馬亮教授表示很榮幸共同主辦本次工作坊,歡迎各位參會的學界同仁,并預祝工作坊圓滿成功。
工作坊共設置三個分論壇,每人發言10分鐘,然後以圓桌讨論的形式集中聽取評議人意見和建議并進行交流。

線上參會嘉賓合影
分論壇一
分論壇一由澳門大學助理教授張家盛主持,香港城市大學公共政策學系Richard M. Walker講席教授、王小虎教授、Nick Petrovsky副教授、劉甯助理教授,清華大學政治學系胡悅副教授,華中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李曉倩副教授擔任評議人。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姚潔副教授分享了與孫濤教授的研究論文,題目是《關于中國“醉駕入刑”十年的法律威懾效應研究:基于聯合實驗的方法》。該研究以在發達國家得到廣泛驗證的法律威懾力(deterrence)和最新的“差别威懾”(differential deterrence)為理論框架,通過基于場景模拟的聯合實驗(conjoint experiment)考察不同駕駛人在不同類型法律環境中的酒駕可能性,量化不同法律因素的威懾作用。本研究基于來自北京和深圳兩地 315 名駕駛人的在線實驗結果,建立了分層貝葉斯邏輯回歸模型,證實了聯合實驗方法在不同國家和類型的駕駛人樣本中的有效性,為評估我國酒駕法律的威懾效應提供了最新的實證支持。
山東大學國際創新轉化學院張立偉副教授分享與蘇金涵、馬亮教授合作的論文,題目是《我國公共管理複制實驗研究的認識、需求及态度調研》。張立偉指出複制實驗是公共管理學科發展的關鍵,并詳細介紹了研究的因變量和自變量。本研究選取國内 117 所“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高校公共管理學者為調查對象,對國内學者關于“複制實驗”方法的認識、需求和态度進行調研。将大學和學科、個人信息、是否在國外學習、研究方向以及學術成就這幾個因素作為自變量進行研究。本研究将為我國複制實驗研究的應用提供借鑒,并為公共政策的實踐問題提供“複制實驗”參考。
香港城市大學公共政策學系博士生董斌孜孜分享了與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生王程偉合作的論文,題目是《公共管理的複制實驗:系統綜述與研究議程》。該研究基于公共行政和管理學科中複制實驗不發達的現狀,旨在重新評估公共管理學科中現有的複制實驗。她們基于Richard M. Walker等人在2018 年發起的理論框架,開發出一個八分類量化編碼簿,對公共管理學科中的16 項複制實驗進行回顧與讨論。她們對複制研究的系統綜述将有助于将公共管理學科中的複制實驗整合入廣義範圍的科學實踐中,可以推進學術研究并為實踐積累豐富的經驗。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生洪一晨分享了與美利堅大學徐小楊合作的論文,題目是《行政負擔、社會建構與公民對政府項目的支持》。彙報人介紹了公民觀念和行政負擔的概念,以及研究的因變量——公民對計劃的認可、公民對項目的看法、公民對行政負擔的感知以及公民對項目效率和公平性的評價。該研究在中國社會項目的背景下複制Nicholson-Crotty, Miller, Keiser (2021)的研究,将公民感知與行政負擔相結合,研究項目審批和福利分配的行政負擔如何影響公民對政府績效的評價。她們比較了不同的計劃(低保人員就業補貼政策和受疫情影響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幫扶政策),并且對特定的目标人群(退役軍人和刑滿釋放人員)進行了幹預處理。在中國的背景下複制該研究有助于将該理論擴展到不同的國家背景,并帶來有洞察力的發現。
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公共管理學院助理教授吳培熠分享的論文題目是《反思期望差異模型:基于中國的複制實驗研究》。期望差異模型(EDM)利用期望和感知績效之間的差異解釋公衆的滿意度。已有研究運用實驗的方法研究了公衆對公共服務的滿意度,并在不同的情景之下進行了複制實驗研究。已有研究都發現績效對于滿意度的直接作用,但是期望和期望-績效差異的作用尚沒有得到驗證。該研究将在中國複制Grimmelikhuijsen 和Porumbescu 在2017年進行的三個複制和拓展實驗研究,旨在中國語境下豐富期望差異模型的研究發現。
在精彩的分享之後,評議人就實驗的問題選擇、理論假設、研究方法等多個方面進行了細緻的點評。王小虎教授指出,複制研究在中國情境下具有重要性,需要思考的是情境在複制實驗中的作用。情境與國家曆史、管理機制、社會文化、治理行為是息息相關的。如果能将複制實驗與這些因素聯系起來,将會産生有趣的研究結論。Richard M. Walker教授指出,情境在複制實驗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重複開展實驗能夠産生堅實的、令人信服的研究結論。Nick Petrovsky副教授對五篇論文進行了一一點評,他首先肯定了五篇論文的創新與亮點,接着他從研究選題、創新點、研究設計等多方面提出了改進方向。胡悅副教授就第一篇論文和第三篇論文提出了改進意見。他認為應該深入思考行政負擔在中國情境下新的意義和内涵,應當注意酒駕的懲罰措施在中外的差異性。李曉倩副教授就國外問卷的“中國化”提出了具有見地的分析,并給出了多個問卷的優化建議。比如,酒駕的複制實驗可以将“代駕”考慮在内,期望和績效問題的順序。劉甯助理教授肯定了跨國複制實驗的研究設計,并與自己最新完成的一篇跨國研究進行了對比。她認為将産生于西方情境下的理論模型在中國情境下重新驗證是非常具有意義的。在點評結束後,各位報告人根據意見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回複。

分論壇一參會嘉賓合影
分論壇二
分論壇二由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公共管理學院助理教授吳培熠擔任主持人,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馬亮教授,蘭州大學管理學院高學德教授,香港城市大學公共政策學系謝智偉副教授,重慶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張金鳳副教授,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公共管理學院王春地助理教授和電子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韓嘯助理教授擔任評議人。
清華大學政治學系胡悅副教授及合作者陳子怡、孫宇飛報告的論文題目為《求己或由人:公共服務動機激活的認知機制研究》。胡悅副教授團隊從問題的提出、文獻綜述、研究設計、總結與展望四個部分進行介紹,研究問題瞄準公共服務動機(PSM),關心的是三個具體的研究問題:低強度幹預激活PSM的可能性,PSM激活與其他類型動機激活效應的差異和PSM激活效果的群體差異性。該研究受到Pedersen(2015)的實驗研究啟發,計劃依托一項全國性線上調查,在中國場景以及更廣泛人群中進行研究,從個體認知和同輩壓力兩個角度深入考察公共服務意願的激活機制。該研究對促進民衆政府良性關系,最終實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發展新局面具有重要意義。
西南交通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王思琦副教授分享的論文題目是《提高公共管理實驗複制的适應性:一種貝葉斯實驗設計框架》。該研究針對當前實驗複制面臨的一系列問題,提出了一種更具靈活性與适應性的設計——基于貝葉斯實驗(Bayesian Experiments)的複制設計框架。王思琦副教授首先介紹複制實驗的意義,他提到實驗複制近年來成為提高理論可推廣性的重要途徑并提出了“可推廣性=複制+創新”的公式。王思琦教授認為貝葉斯實驗與随機實驗相比,在決策中更優,更具有适應性。他基于技術層面的考察,展望了将醫學及人工智能實驗框架整合到公共管理實驗方法中的前景與可行性。
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博士生陳國良分享了其與張書維教授、陳文娜助理教授的論文,題目是《反公共部門偏差如何影響公民的公共部門績效評估?——一項複制實驗》。陳國良首先從滿意悖論出現的原因引出反公共部門偏差的概念及其重要性,然後通過綜合對比,選擇了Marvel(2016)的研究進行複制。原實驗通過内隐聯想測驗對反公共部門偏差進行測量,以美國郵政代表公共部門,聯邦快遞代表私人部門。作者選取中國郵政EMS和中通快遞作為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的對應參照物,并根據國内情境對績效信息幹預進行了一些調整。同時陳國良也就該研究開展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和挑戰進行了介紹,以期獲取進一步意見與建議。
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方學梅副教授分享了一篇已完成的論文,題目是《公衆如何感知公共組織的績效?——基于一項複制實驗的證據》。基于反公共部門偏見和複制實驗提出了三個研究問題,并從公共部門的認知、公衆是否對公共部門抱有普遍的偏見以及績效的多個維度三個方面進行了文獻回顧。該研究複制了學者Hvidman于2019年發表的實驗研究,在中國的情景下分别進行了兩項調查實驗。實驗一探讨了組織屬性如何影響公民對組織整體績效的評估,實驗二則探讨了與私人組織相比,公衆如何在多個績效維度上評價公共組織。作者對該複制研究與原研究在結果上的異同進行了細緻介紹,并探讨了可能造成差異的情境因素。
西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王淑珍教授分享了與博士生李克靜的論文,題目是《積極貧困治理政策幹預效果的調查實驗——來自中國西部農村的證據》。該研究以中國西部農村 1132 名農村低收入個體為研究對象,運用調查實驗法,通過政策情境啟動技術複制了 Thomas 等人(2020)的研究(傳統幫扶 vs. 個體賦能 vs. 社區賦能),并将行為技能特征拓展到政策感知、成就動機等更深層次的行為特征。研究結果顯示,社區賦能政策情境下,農村低收入個體的知識技能與生活表現顯著高于傳統幫扶和個體賦能政策情境。該研究為中國相對貧困治理背景下積極貧困治理政策的項目叙述提供借鑒與參考。
在圓桌讨論環節,評議人從複制類型、實驗操縱、情境構建以及結果分析等方面對研究提供了具體的建議。中國人民大學馬亮教授強調了複制研究過程中明确複制類型的重要性,針對不同場景下的複制結果與原實驗研究結果的差異,需要進行深入探讨和恰當歸因。蘭州大學高學德教授對五個研究的設計及意義依次進行了細緻的評議,并特别針對反公共部門偏差的研究設計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與經驗。香港城市大學的謝智偉副教授評議了各項研究的閃光點,同時強調在考慮研究複制的可行性之前更應當注重實驗複制的必要性,明确潛在的研究貢獻。重慶大學的張金鳳副教授對每一篇研究提供了針對性意見,并針對實驗操作、公共服務動機的持續性問題、複制實驗場景的構建以及城鄉差異提供了自己的建議。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王春地助理教授在評議每一篇文章的過程中,特别強調在做複制實驗之前,要對材料進行評估,需要去了解被試者對于所要調查材料的熟知程度,一旦發現材料與情境不适用,就要及時更改。電子科技大學韓嘯助理教授建議在對公共績效的滿意度進行研究時要考慮到個人對不同公共部門接觸頻次不同帶來的影響。最後,研究作者對評議人的問題進行了簡明扼要的回應。

分論壇二參會嘉賓合影
分論壇三
分論壇三由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助理教授陳文娜主持,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張書維教授,西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王淑珍教授,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方學梅副教授,西南交通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王思琦副教授,香港城市大學公共政策學系文博助理教授和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公共管理學院高雅玥助理教授擔任評議人。
華中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李曉倩副教授分享了與碩士研究生戴樂融、劉小雨的論文,題目是《公共服務動機如何影響道德行為?一項複制研究》。原實驗是在俄羅斯和烏克蘭的被試群體中通過三個激勵性實驗遊戲(賄賂遊戲、骰子遊戲、親社會偏好遊戲)去探究公共服務動機對道德行為(利他行為)和不道德行為(腐敗行為、不誠實行為)的影響。本研究計劃将這一研究在中國背景下進行複制,進一步驗證公共服務動機對利他行為、腐敗和不誠實行為的影響,為公共服務動機與(不)道德行為之間的關系貢獻新的研究證據。該研究使用學生作為被試群體,借助線上平台依次開展三個實驗遊戲,并對其公共服務動機進行測量,通過線性概率模型和線性回歸模型對公共服務動機與三種(不)道德行為之間的關系進行考察。
電子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助理教授韓嘯分享了與合作者龔澤鵬、方録的論文,題目是《“欣然行動”還是“無動于衷”?---基于公衆通勤行為改變的自然實驗研究》。該研究立足中國政策實踐,複制 2020 年 Kristal 與 Whillans 發表在Nature Human Behavior關于通勤行為改變的三個實驗,通過三個自然實驗研究檢查了“助推”能否成功改變公衆通勤行為。三項複制實驗中意在改變公衆通勤行為的設計幹預措施均未産生顯著的影響和效果,由此探讨了助推作用邊界的認知局限,以期為中國場景下的政策實踐提供證據與參考。
蘭州大學管理學院高學德教授分享了與王倩、沈茜芸、馮露露合作的論文,題目是《公衆如何評價街頭官僚的熱情和能力?兼論中國情境下公共管理複制實驗的本土化問題》。高學德教授首先介紹了街頭官僚、刻闆印象内容模型等理論。基于“推廣和拓展”複制實驗的設計原則,在中國情境下複制了Boer(2020)在荷蘭進行的調查實驗,随機選取1182名調查對象,通過兩個調查實驗,檢驗中國情境下公衆對不同任務街頭官僚在熱情和能力特性感知上的差異。最後得出的結論發現:中國情境下的結果與原實驗存在很多不同,比如原實驗将街頭官僚分為三類,而中國情境下隻分為了兩類,缺少了“監管導向型街頭官僚”;原實驗中除監管導向型外,其他兩類街頭官僚的熱情和能力評價無顯著差異,但在中國情境下服務導向型的街頭官僚更具有熱情,但在能力維度兩類無明顯差異;原實驗中認為女性街頭官僚更有熱情,而中國情境下并未受到性别影響。最後還做了關于複制實驗本土化的思考,分别為:概念的适當性,理論的适切性和工具的适宜性。
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公共管理學院助理教授王春地分享了與張憶越的合作論文,題目是《金錢激勵對公民共同生産行為影響的實驗研究》。首先介紹了共同生産的概念,然後介紹了原實驗設計,原實驗通過改變向被試提供不同的酬金發現,小額金錢激勵(2 歐元)不能提高被試參與共同生産的動機,大額金錢激勵(10 歐元)對公民參與共同生産意願産生微小影響。本研究在原實驗基礎上進行了改進,招募60名大學生被試,分成三組,采用三水平單因素被試間設計,實驗用可觀測的行為指标來衡量金錢激勵措施對被試公衆共同生産公共服務行為的影響。
重慶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溫馨分享了與張金鳳副教授的論文,題目是《何以“助推”政策遵從?信息框架和制度信任影響政策遵從意願的調查實驗》。彙報人首先介紹了框架效應、信息框架、政策遵從和制度信任的基本概念。研究在中國場景下複制了Belle與Cantarelli (2021) 以意大利醫療工作者為對象的實驗,以新冠疫情常态化為背景,探讨疫情政策信息的表達形式、制度信任與政策遵從之間的關系。研究初步發現負向信息更能激發政策遵從行為産生,具有高制度信任的公民也将表現更強政策遵從行為,制度信任調節了信息框架與政策遵從的關系。
在評議環節,評議人從複制研究的結論、概念界定、内外效度以及場景差異等方面對研究提供了具體的建議。中山大學張書維教授為每個研究提供了點評意見,并指出對于已經完成的複制研究在結果解讀上需要仔細審慎,而對于還未實操的研究應當更加明确實驗複制的目的和邊界,以更好地與原實驗研究及該領域文獻進行對話。西北大學王淑珍教授從利他行為等複雜概念的辨析,助推等理論的延展性,實驗具體操作等方面對上述研究進行了細緻的點評,并給出了相應的建議。華東理工大學方學梅副教授結合各項研究,對助推理論的邊界、實驗的内外效度、實驗場景的選擇及樣本量估計等關鍵問題提供了思考和建議。西南交通大學王思琦副教授對複制情境轉換的影響、理論的可移植性與推廣性等實驗複制方法實踐中的關鍵問題進行了探讨。香港城市大學助理教授文博基于自身研究經驗從概念的辨析、變量測量、實驗情境的設計等方面對五項研究依次給出了細緻的點評和建議。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助理教授高雅玥從實驗設計、變量測量、結果分析和中西方文化差異的角度對複制實驗研究的意義進行了點評和總結。

分論壇三參會嘉賓合影
閉幕式
在閉幕式環節,陳文博副教授和馬亮教授分别對工作坊進行了總結,并對會務組表示感謝。陳文博副教授指出,六個小時非常紮實的研讨,無論是在理論還是技術層面都呈現出了非常高的水平,猶如演繹了一場精彩的大片,讓我們對于複制公共管理研究産生了極大的興趣。希望未來更多的公共管理實驗研究能夠到北航交流探讨,希望各位老師加強與北航公共管理系統工程實驗室的合作。馬亮教授表示,六個小時、十五篇文章、每篇文章六位專家的點評,這個過程非常的緊湊、豐富、充滿收獲。對于已經完成的實驗研究,非常期待在接下來看到研究的成文發表;對于處于實驗設計階段的研究,希望在下次會議上分享更多的研究發現。
公共管理學融合了諸多社會科學的理論、概念和方法,近年來又從心理學、行為經濟學和認知科學中汲取洞見,發展出了“行為公共管理”這一子領域。伴随着行為公共管理的發展,實驗方法在公共管理領域的運用日益普遍。本次工作坊以“複制公共管理實驗研究”為主題,旨在促進公共管理與心理學、經濟學等領域實驗複制方法的跨學科對話,緻力于通過複制實驗研究推動國際公共管理理論的中國化,促進行為公共管理的進一步發展。本次工作坊也是一次理論與實踐的交彙,研究主題涵蓋績效管理、公共服務、公共衛生等,對推動公共管理理論和實踐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周佳雨 王程偉 王垚/文 鄒彤彤/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