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亞教授與Lukas Salecker合作的文章Practicing Deliberative Policy Analysis: Two Cases from China and Europe近日在Critical Policy Studies期刊上在線發表。
論文首先概述了協商式政策分析(Deliberative Policy Analysis,DPA)方法論框架,介紹了其關鍵要素、流程和組織方案。然後分别以作者在中國和歐洲開展的兩項DPA實踐為例,檢驗該框架在現實中的應用成效。兩項實踐分别于2019和2021年開展,各自持續多月,均設計并組織了多輪“協商-共識”會議,參加者都有數十人,作者在此基礎上開展了協商式政策分析并提交給決策者。文章還從比較的角度進行了延伸讨論,包括兩案例不同的政治背景(中國式集中統一體制vs.西式民主體系),不同的沖突類型面向(利益沖突vs.價值觀/世界觀沖突),以及各有特點的協商設計(利益相關方參與vs.普通公衆參與,線下vs.線上)。最後,文章提出了有待進一步探讨的研究主題。
該文延續了李亞老師在Policy Sciences以及Critical Policy Studies等期刊早期發表文章的脈絡,亦可視為李亞分别與Hendrik Wagenaar和Koen P.R. Bartels共同主編的兩個DPA專輯的後續工作。它們都以李亞老師提出并發展的DPA方法論框架為基礎,展示了北航協商式政策實驗室在政策理論前沿的原創探索和有針對性的系列實踐。
論文鍊接參見: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19460171.2023.2280711
編輯 | 高詩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