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學術科研 > 學術視野 > 正文

我院趙世奎教授接受《光明日報》專訪

【 發布日期:2024-01-16 】

教育部近日印發通知,制定并發布了《服務健康事業和健康産業人才培養引導性專業指南》,新增設了5個新醫科人才培養引導性專業,包括醫療器械與裝備工程、老年醫學與健康、健康與醫療保障、藥物經濟與管理、生物醫藥數據科學,為有關高等學校在增設新醫科專業中提供參考。這一重要舉措引起了廣泛關注,我院趙世奎教授在接受《光明日報》專訪時,深入解讀了這一新趨勢。

趙世奎教授認為,5個新設專業的共性特征,突出體現為“交叉融合”。他表示,新設專業“順應了健康事業和健康産業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新發展态勢,促進了教育鍊與人才鍊、産業鍊、創新鍊的深度融合、有機銜接”,不僅明确了知識、理論、技術、能力等方面的培養目标,也明确了人才培養具體面向的行業産業領域。“此次引導性專業的設置,拓展了學科專業動态調整的空間,是學科專業目錄管理的重大創新。”

對于新設專業如何落到實處、有哪些事項需注意,趙世奎表示,高校的學科專業和培養模式是長期積累的産物,具有很強的曆史慣性,動态調整勢必會受到高校、院系、教師局部利益和傳統觀念的掣肘。

“在主幹學科上,醫療器械與裝備工程專業包括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醫學物理學、生物學、工程學;老年醫學與健康包括臨床醫學、藥學、心理學、材料學……這5個引導性專業均包括3個以上主幹學科,其中不乏‘大跨度’交叉,需要打破傳統的單一學科、單一學院(學部、系)人才培養的邊界,也需要在招生、評價、師資隊伍等方面作出深刻調整。”趙世奎說,“如何引導不同群體處理好整體利益和局部利益的關系、長遠利益和短期利益的關系,确保人才培養走深走實,避免專業培養‘拼盤化’,是引導性專業發展将面對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