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學術科研 > 學術視野 > 正文

我院副教授聶晨接受《中國青年報》全國兩會焦點欄目專訪

【 發布日期:2024-03-11 】

3月10日, 《中國青年報》第七版全國兩會焦點欄目《靶向破解“租房一代”安居難》刊發了對我教師聶晨副教授的專訪,就今年兩會委員們聚焦的青年租房的困境與期待了進行報道。

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聶晨長期從事國際住房比較和青年住房研究。2022年,他通過問卷調查與訪談等形式對北京地區青年租房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發現房屋租賃供給結構失衡。

”青年群體工作地聚集的中心城區多為老舊小區且小戶型房源短缺,居住成本較高,青年人不得不選擇租住離城市中心較遠、配套欠缺的房源。”聶晨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為達到青年租房理想狀态,聶晨建議從降低租金和增加支付能力入手。

在降低租金方面,要繼續增加公共部門的租住房供給,與市場渠道形成有效競争;促進政府與市場的合作,借鑒“趸租”模式,增加住房供給;調整租金支付周期,将提前半年、提前一季度支付租金,改為按月份支付租金。

在提升可支付能力方面,聶晨建議,嘗試租金貨币化保障代替公共住房實物供給。

“目前,我國租房的貨币支持或者貨币補貼,一般以家庭為單位,很少有專門針對青年群體的租賃貨币補貼。”他說,國外已經出現了依靠金融和稅收等優惠手段,專門面對青年群體的貨币補貼。

對婚育後租房的青年群體,聶晨建議增加家庭收入免稅額度、發放租房券、消費券、直接的租金補貼或者無息低息的小額租賃貸款等方式,給予适度補貼,補貼額度可随子女數量增長,随工作年限延長精準下降。

深謀遠慮方可解近憂。“理清租與購的關系對做好租房青年服務尤為重要。”聶晨認為,需要在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前提下落實租住同權等問題,補齊實現落戶、子女就近入學、醫療衛生等公共配套服務方面的不足,緩解青年買不起房的焦慮。他建議借鑒發達國家相關公共租賃住房向産權住房轉化的成熟經驗,将長期租賃青年曆年所交租金部分或者全部轉為購房款的一部分。

他舉例稱,在英國,當租賃時間滿足一定期限後,租戶可以一定折扣價格購買所租房屋,并且政府規定,優惠政策購買的房屋隻能用于家庭自住,不得外租

附原文鍊接:靶向破解“租房一代”安居難 (cyol.com)

編輯 | 高詩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