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學術科研 > 論壇講座 > 正文

人文公管學院舉辦第5期博士研究生學術沙龍

【 發布日期:2023-11-02 】

10月27日下午,人文公管學院第5期博士研究生學術沙龍在北航公共管理系統工程實驗室/智慧課堂舉辦。本期沙龍由學院行政管理專業博士生楊明一、李萍進行學術分享,任丙強教授、劉亞娜教授擔任點評嘉賓,來自不同專業的在讀博士生、碩士生和專職輔導員夏文靜參加,沙龍由任丙強主持。

楊明一做題為《韌性視角下易地扶貧搬遷治理路徑分析——基于22個易地扶貧搬遷地區的fsQCA研究》的分享。她首先基于韌性治理視角,從易地扶貧搬遷遷出區脆弱性風險解構、易地扶貧搬遷韌性治理複雜性與綜合性、易地扶貧搬遷韌性治理多維多元演化三個層面構建理論框架。以易地扶貧搬遷涉及的22個省(區、市)為研究對象,運用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法探究易地扶貧搬遷多維韌性治理對脫貧質量的作用機制,提煉易地扶貧搬遷地區的治理路徑與模式。研究表明,易地扶貧搬遷治理效果的提升是多因素作用的結果,從組态視角發現易地扶貧搬遷地區韌性治理路徑可以歸納為經濟-環境二元主導模式、再嵌入三維保障模式和多元協同網絡治理模式。

李萍做題為《團隊合作如何影響技術轉移?——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技術轉移績效的影響機制研究》的分享。她首先明确近年來理論與實務界對由産學研等單位組成的科研團隊應如何合作才能創造高績效的探讨仍有不足的研究背景。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為研究語境,以“契約明确性-合作參與度-技術轉移能力-技術轉移績效”為理論模型,應用結構方程模型和多群組結構方程模型對該模型進行檢驗和路徑分析。研究發現:契約明确性是技術轉移績效的重要前因變量,技術轉移能力對技術轉移績效的影響力最強,合作參與度在契約明确性對技術轉移績效的影響過程中主要起傳導作用。在不同的情境中,契約明确性對技術轉移績效影響的各路徑存在顯著差異。

對于楊明一的研究,劉亞娜首先對研究的選題方向進行了肯定,并建議應進一步把研究對象界定清楚,加強文獻和理論對話,對易地扶貧搬遷地區的劃分應界定清晰,同時也建議進一步深入闡釋韌性治理維度和後期指标的來源依據,梳理清晰研究主線脈絡。對于李萍的研究,劉亞娜首先對該研究的工作量進行了肯定,并建議對研究假設中4個要素之間的關系進一步界定,針對團隊合作對技術轉移績效的影響機制中涉及的各項指标應闡釋清楚,同時建議可以在微觀考察分析的基礎上,兼顧宏觀層面的考量,減小認知上的偏差。

對于楊明一的研究,任丙強首先肯定了研究方法的完善程度,重點強調了研究視角的重要性,建議加強韌性視角來源的闡釋,同時指出應進一步完善研究設計流程,使得前期研究視角高度契合後期指标構建,并進一步梳理研究問題的邏輯主線,加強文獻綜述、理論框架和研究設計的銜接,闡釋清晰指标選取和打分的依據,建議數據選取層面要保持維度一緻。對于李萍的研究,任丙強指出該研究較為完善,但對于研究主題的吸引度要進一步提高,建議從關注度高的問題入手;同時建議深入分析團隊合作的機制對技術轉移績效的影響。變量處理應達到既簡練又充分的效果,變量測量的合理性應加強支撐性闡釋。

兩位彙報人的精彩分享引起了大家的研究興趣,老師們的精彩點評啟發大家深入思考,本期博士研究生學術沙龍圓滿結束。

文案來源 | 塵興邦

編輯 | 高詩佳


文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