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上午10:00,“PASEL·智慧課堂”學術系列講座在學院舉辦。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鐘爽作題為“社區韌性對災難心理與行為的影響及其路徑機制——基于混合研究與行為實驗研究”講座。陳文博副院長、劉亞娜教授、劉賢偉副教授、吳培熠助理教授,以及學院本研學生參加講座。講座由陳文博主持。

鐘爽首先從鄭州特大洪災等複合型災難事件引出傳統風險管理所面臨的嚴峻挑戰,指出從傳統風險管理向韌性治理轉變極具必要性,符合國家安全戰略需求。接着,鐘爽介紹了災害韌性、城市韌性和社區韌性以及所對應的測度維度、指标和測度方法,系統詳細地介紹了災害韌性治理的研究尺度。最後,鐘爽用三篇具體的研究為大家展現社區韌性以及可能對心理行為造成的影響。第一篇研究是碩士論文《社區韌性對災後公衆心理的影響——基于2020年安徽洪災的混合研究》,文章采用了定性案例和問卷定量混合的模式,從一個新的議題視角展現了我們國家的社區韌性對災後公衆心理會産生什麼影響。第二篇研究是《公共危機中公衆個體應急行為研究:具體類型、理論解釋與形塑框架》,文章通過對大量國内外論文的綜述,對公共危機中公衆個體應急行為的具體類型、理論解釋、實踐類型和形塑框架進行了詳細的介紹。第三篇研究《公共危機中政策叙事如何助推親社會行為——基于志願動員政策的調查實驗》,探尋了在公共危機事件中引入政策助推是如何改善公衆在公共危機中的社會動員。

陳文博在總結中指出,鐘爽的講座用具體的事件進行引入,介紹了一系列的概念以及關于韌性治理在應急管理領域的具體研究,通過系統性的學術梳理、前瞻性的理論思考,給予我們啟發,讓我們對韌性治理、社會韌性有了一定的了解。此外,劉亞娜、劉賢偉也分别針對講座内容進行點評和分享觀點。



在提問交流環節,三位同學從宏觀層面如何做研究、具體而微的如何設計問卷、運用合适的研究方法等方面進行提問交流和互動。


攝影 | 謝昊陽
文案 | 馬憶涵
編輯 | 高詩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