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反腐倡廉的内在關聯及其應用
摘 要:基于新時代背景,通過理論研究與問卷調查法,對反腐倡廉的内在關聯及其治理進行了研究。發現新時代背景下中國在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成果、發展存在的問題、權利意識與廉政期望、所處的社會主義發展階段四個方面呈現出的新特征。在此基礎上,厘清了新時代反腐倡廉的内在關聯,提出了反腐倡廉的治理四項重要舉措,即加強制度反腐、着力懲治腐敗、加強反腐教育、采用綜合反腐措施。
關鍵詞:反腐倡廉;制度反腐;懲治腐敗;教育反腐;綜合反腐
中圖分類号:D630.9 文獻标志碼:A
一、導言
新中國成立六十八年以來,在不斷地探索與執政曆練的過程中,中國共産黨逐步形成了一套以實現廉潔政治為目标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廉政治理體系。為了實現廉潔政治這一目标,2007年6月25日,時任國家主席的胡錦濤同志在中央黨校發表重要講話時首次提出了“反腐倡廉”的概念,并載入黨的十七大報告之中。繼而,胡錦濤同志又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了反腐倡廉的工作思路,即“堅持中國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健全反腐敗法律制度”、“加強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設”、“各級領導幹部必須自覺遵守廉政準則”、“嚴格規範權力行使”、“加強反腐敗國際合作”、“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健全紀檢監察體制”、“始終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态勢”等。因此,反腐倡廉的理念得以深入人心,而反腐倡廉工作也在黨風廉政建設過程中日益呈現“壓倒态勢”。
現有研究基于政治學、教育學、曆史學等角度,對反腐倡廉議題進行了許多探讨,如蔡娟、劉宗洪、蔣來用等人的研究成果。然而,作為反腐鬥争的具體治理路徑,反腐倡廉工作也具有長期性、複雜性和艱巨性等特征,它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勞永逸,而需要根據曆史實踐經驗、發展改革現實與時代發展要求适時更新,繼往開來。腐敗問題解決不好就會“對黨造成緻命傷害,甚至亡黨亡國”。站在新世紀新的起點,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總結了現階段反腐倡廉的成果,即“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實現,不能腐的籠子越紮越牢,不想腐的堤壩正在構築,反腐敗鬥争壓倒性态勢已經形成并鞏固發展”。與此同時,也指出我國“反腐敗鬥争形勢依然嚴峻複雜” 的問題。為了更好地應對形勢嚴峻的“反腐敗鬥争”,有必要更為系統、清晰地認識反腐倡廉的時代背景、内在關聯及其治理邏輯。綜合采用理論與實證研究法,得出了新時代反腐倡廉的背景、内在邏輯及其治理方式。
二、新時代背景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以會議主題的形式明确目前我國各項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背景,即“新時代”。新時代意味着我國即将進入一個基于過去發展,而又在許多方面高于過去發展的時代,集中體現在中國共産黨對我國各項社會主義事業建設情況及目前發展階段的判定。
(一)各項社會主義事業建設取得較大發展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的成立使得中國屹然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從此走上了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也為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與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戰略後,中國經濟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績,連續三十年來保持年均10%的增長速度,并被譽為“中國經濟增長奇迹”或“中國奇迹”。1992年10月12日,在黨的第十四次代表大會上,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得以确立,由此拉開了我國經濟體制轉型的序幕。2012年11月8日,黨的十八大報告确立了建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态“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我國也因此由經濟轉型向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态“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轉型轉變。發展至今,我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态等各項事業都取得了巨大進步,正在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為目标,朝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發展。站在新世紀新的發展起點,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鬥,推動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進入世界前列,推動我國國際地位實現前所未有的提升,黨的面貌、國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軍隊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
(二)各地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日益突顯
雖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各項社會主義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卻日益突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行的是“先進帶動後進”、“先富帶動後富”的發展戰略,從而導緻東部地區發展速度高于中西部地區、沿海發達城市高于内陸、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增長速度快于農村居民的結果。東中西部、城鄉“梯級式”發展模式在有序推動我國快速提升經濟發展水平、增加人均收入的同時,也導緻東中西部、城鄉發展水平發展差距進一步拉大,也導緻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日益突出。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國“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已經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
(三)公民的權利意識與廉政期望得以極大提升
在吃穿住用行等物質生活得到滿足的同時,人民的需求将會向更高層次的公民權利與政治廉潔轉變。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表明,個人的需求是由低到高逐層滿足的,在基本的生理需求得到滿足之後,它會向着更高層次的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轉變。處于新時代背景下的我國人民也一樣,他們在物質生活極大富裕的情況下,渴望充分保障其各項公民權,同時向往民主、公平、正義的廉潔政治與廉潔社會。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在當下與未來,“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 對物質文化生活與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提出的更高要求,正是目前我國人民“權利意識”覺醒的真實反映。進而,這又對導緻我國人民更加痛恨有失社會民主、公平、正義等的政治腐敗,提高對廉政建設的預期。
(四)我國依舊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現實沒有改變
物質生活的極大富裕與公民權利意識的覺醒,并不意味着我國已經進入了社會主義高級發展階段乃至共産主義社會。目前,我國國内生産總值已經從54萬億元增長到80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由此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總體上實現小康。也因此,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由過去“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産”之間的矛盾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讓中國人民看到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希望,因此讓中國人民倍感自豪。但是,我們在肯定各項現代化建設成果的同時,也要深刻并清晰地認識到目前我國所處的發展階段,即“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曆史階段的判斷,我國仍處于并将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
三、新時代反腐倡廉的内在關聯
身處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态“五位一體”的轉型期,加之社會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将為“腐敗政治”預留了發展空間。進而,能否成功遏制腐敗則成為我國實現平衡發展、充分發展以及擺脫中等收入陷阱、步入發達國家行列的關鍵。基于以上新時代發展背景,有必要厘清當前與未來我國反腐倡廉的内在關聯或其定位。然而,系統梳理已有文獻,現有研究并未明确指出反腐倡廉的主要治理方式及其内在關聯或其定位。基于各種方式的本質差别,研究将反腐治理方式歸納為制度反腐、懲治腐敗、教育反腐、綜合治理四種,将其功能定位為反腐的根本舉措、關鍵舉措、輔助舉措、重要舉措四種,然後通過問卷調查與理論演繹研究得出他們的内在關聯。
(一)制度反腐是反腐倡廉的根本舉措
新時代的民主法治思想首先要求我們關注反腐制度的建設。政治腐敗是與權力的非正常運作聯系在一起的,而法治則是通過将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而使權力在公衆意志範疇正常運行。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法治建設與政治腐敗是此消彼長的關系。在法治建設進程中,建立健全反腐法制體系(即“具有規範意味的實體的或非實體的曆史性存在物,它作為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中介,調整着相互之間的關系,以一種強制性的方式影響着人與社會的發展”)是前提或基礎。為了懲治腐敗,也有必要以建立健全法制體系作為各種反腐路徑的基礎。反腐制度建設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它是反腐倡廉的治本之策。在一項多達243人參與填寫的有關三種反腐治理舉措定位的問卷調查結果也揭示出同樣的結果,除将所有反腐措施定位為重要舉措的占比之外,認為“建立健全防腐反腐法制體系”是“根本舉措”的占比(占30.58%)高于“加強依法懲治腐敗的力度”(占10.33%)與“加強廉潔教育力度”(占9.5%)兩項反腐措施。根本意為“主要的”,因而應該将有助于獲得長期效果的制度反腐視為治理腐敗的根本舉措。
(二)懲治腐敗是反腐倡廉的關鍵舉措
在反腐倡廉過程中,有法可依與有法必依是法治系統的兩個核心組成部分。然而,有法可依并不代表有法必依,也即建立健全法制體系與懲治腐敗行為是法治建設的兩個環節。如果制定了反腐制度卻不堅決執行,那麼反腐制度也等于一紙空文。在目前我國各項社會主義事業極大發展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新時代背景下,為了地方經濟發展或追求個人執政業績而置腐敗行為于不顧,或打“擦邊球”甚至帶頭腐敗的現象日益凸顯。加之,我國曆史殘留下來的“官本位”、“家長制”、重情輕法等文化又在改革開放以來形成了“不跑不送,原地不動;又跑又送,提拔重用”等腐朽觀念又加重了這種利益驅使的政治腐敗行為。問卷調查結果也揭示出同樣的結果,除将所有反腐措施定位為重要舉措的占比之外,認為“加強依法懲治腐敗的力度”是“關鍵舉措”的占比(占30.58%)高于“建立健全防腐反腐法制體系”(占18.18%)與“加強廉潔教育力度”(占13.22%)兩項反腐措施。關鍵舉措是一種對反腐倡廉工作起“決定作用”的舉措,因而應該将能夠獲得短期“震懾效應”的腐敗懲治視為目前法制尚未健全、教育乏力情況下的關鍵舉措。
(三)教育反腐是反腐倡廉的輔助舉措
與制度反腐、懲治腐敗一樣,廉政教育也是反腐倡廉的重要一環。系統梳理已有文獻,研究發現曆屆政府報告和各種學術論文中,教育反腐與制度反腐、懲治腐敗是我黨反腐倡廉建設、實現廉政目标的三條主要路徑之一。中國共産黨以馬克思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它代表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具有先進性與純潔性的政黨。思想政治教育是加強共産黨人自身修養的一條重要路徑,它同樣适用于新時代背景下的反腐倡廉建設,也是反腐倡廉建設中的“倡廉”二字的集中之意。問卷調查結果也揭示出同樣的結果,除将所有反腐措施定位為重要舉措的占比之外,認為“加強廉潔教育力度”是“輔助舉措”的占比(占28.51%)高于“建立健全防腐反腐法制體系”(占1.65%)與“加強依法懲治腐敗的力度”(占2.48%)兩項反腐措施。輔助意味着“非主要的”,但又對事物的發展起着推動或者阻礙作用。與放眼長遠的制度反腐、注重短期“震懾”的懲治反腐不同,反腐教育是一種軟約束,它在當前應該成為以上二者的“輔助性”舉措 。因此,在社會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新時代,我國有必要采用馬克思主義政黨強有力的教育反腐路徑,通過思想教育方式打牢思想意識關。值得一題的是,在反腐倡廉概念中,“倡廉”一詞置于“反腐”之後,這也意味着目前我國需要以制度反腐與懲治腐敗為先,特别是在目前我國社會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時期。
(四)綜合采用各種反腐舉措至關重要
各種反腐與倡廉舉措不是截然分離的,它們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它們共同緻力于反腐倡廉工作的推進。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法治反腐與廉政教育是并駕齊驅的,即通過完善法制體系、依法反腐兩種舉措,可以達到震懾腐敗行為人的作用,也可以從側面教育更為廣大的民衆加入到反腐倡廉工作中來。進而,在某種程度上,進行廉政教育也是為了打牢黨員思想素質來防腐反腐,促使人們從内心築起堅實的反腐“防線”。問卷調查結果作為鮮明的地方,就是所有被調查者都認為法制反腐、懲治腐敗、教育反腐是三種重要舉措,它們占比分别為34.71%、45.45%、30.17%,都高于定位為輔助舉措、關鍵舉措、基本舉措、根本舉措的比重。從中部分揭示出應該重視各種治理方式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發揮的重要作用,進而形成反腐産量工作的合力。綜合意味着将不同治理方式組合在一起,形成反腐治理的合力。由于以上三種治理方式都具有其比較優勢,因而應該采取綜合治理的舉措,多管齊下。
四、新時代反腐倡廉的治理
十九大報告指出:“人民群衆最痛恨腐敗現象,腐敗是我們黨面臨的最大威脅。隻有以反腐敗永遠在路上的堅韌和執着,深化标本兼治,保證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才能跳出曆史周期率,确保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基于新時代背景下反腐倡廉工作的内在關聯,我們有必要加強制度與教育反腐、強出懲治反腐“重拳”及形成綜合反腐的合力。
(一)加強制度反腐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建立健全反腐法制體系是實行依法反腐的前提。法律具有普遍适用性,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因而,通過建立健全與反腐有關的法律法規即行為規範可盡可能地“減少制度反腐的成本,擴大廉潔收益”。同時,民主化的發展會顯著地減少腐敗水平,因此需要完善我國的民主化制度建設。由于實行的是與西方發達國家不同的社會主義制度,走的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因而我國在制定反腐法律過程中沒有成功的先例可循,隻能結合我國文化傳統、發展現實與時代要求适時推出相關法律法規。基于問卷調查結果,針對目前我國反腐法制體系存在法律法規不完善、實踐性不強、相關法律法規滞後于反腐現實等問題,有必要将制度反腐視為一種放眼長遠治理腐敗的根本舉措,加強反腐立法,建立健全有關反腐的法律法規與行為規範,以便反腐工作有法可依。然而,法律法規的完善并不是一蹴而就、一勞永逸的,它需要根據現實要求與時代發展适時推出,因而應該逐步加強制度反腐建設力度。
(二)着力懲治腐敗
在新時代背景下,依法懲腐是反腐倡廉的關鍵。基于問卷調查結果,針對新時代背景下社會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引緻的諸多腐敗問題,以零容忍态度懲治腐敗,應該将懲治腐敗視為新時代背景下一項關鍵舉措,采取“強出懲腐拳”來遏制目前我國政治腐敗的發展勢頭,包括嚴懲“官本位”、“家長制”、重權輕法等不良風氣,堅決打擊以權謀私、徇私枉法、跑送要官的腐敗行為,不忽略各種具有一定理由的反腐不作為行為。而且,為了扭轉目前因“五位一體”全面轉型滋生出的嚴峻的腐敗态勢,有必要加強懲處力度,通過以“懲”代“管”、以“罰”代“教”的方式來遏制腐敗發展态勢,加重廉政建設的“砝碼”。再者,與西方發達國家先國後黨的内生邏輯不同,中國共産黨因其“反叛舊制度”而具有先黨後國的外生性,因而加強黨在反腐倡廉過程中的領導地位與領導力。最後,也要加強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及老少邊窮地區的反腐工作,平衡全國懲治腐敗的力度。依法治國的有效性需要依賴法制的執行,因而應将新時代反腐倡廉的重心放在懲治腐敗工作上。
(三)加強廉政教育
在新時代背景下,廉政教育有助于強化黨員自身素養。中國共産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它具有先進性與純潔性。為了保持這種先進性與純潔性,為了堅定為人民服務的崇高信念不動搖,有必要在黨内繼續開展廉政教育,加強對黨員們的黨性培養,促使其深刻認識社會發展規律及自身使命。由于反腐教育的效果存在于個人的内心所想,應該将其定位為一種反腐倡廉的輔助舉措。而且,為了更好地發揮這種輔助舉措所帶來的正面作用,應該以“内涵式”廉政教育來代替空洞的反腐倡廉說教,通過舉辦各種有意義的活動這種形式來激發黨員們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積極性, 需要提高反腐敗意識,把社會規範納入考量的範圍,也還要依賴于積極的激勵手段。值得注意的是,在當下各種矛盾突發的新時代,與選擇制度反腐與懲治腐敗兩種反腐路徑相比,選擇廉政教育反腐路徑難以在短時間内取得實效,因而需要關注廉政教育的長期性。
(四)形成綜合反腐的合力
在新時代背景下,需要綜合應用各種反腐與倡廉的路徑與方式方法來實現廉政建設的目标,即廉潔政治。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制度反腐、懲治腐敗、教育反腐各有其優勢,也各有其功能作用,我們應充分重視其作用,将其都視為目前我國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舉措。具體說來,應将反腐路徑與倡廉路徑視為互補互促的反腐方式,通過在腐敗者面前設置層層反腐敗“關卡”來推進防腐反腐工作。由于與法治反腐相比,教育反腐約束力不強,其效力難以在短時間内顯現;而制度反腐有賴于懲治腐敗,因而目前我國三種主要的反腐路徑的選擇順序依次為懲治腐敗、制度反腐、教育反腐,并在此基礎上統籌以上三者,形成反腐舉措的合力,進而形成“層層進階”反腐治理的發展态勢。
【第一作者:蒙常勝,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
文章刊于《新華文摘》2018年13期
摘自《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學報》2018年第2期
(原文鍊接:http://www.xinhuawz.com/knReader/Default.aspx?type=2&issue=13&year=2018&page=126)
(編輯 / 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