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李亞教授的新著《協商式政策分析》近期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10月12日下午,學院在公共管理系統工程實驗室(智慧課堂)組織了一場《協商式政策分析》新書分享會。分享會由我院陳文博副院長主持,蔡勁松院長出席,邀請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陳玲教授、暨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顔昌武教授作為點評嘉賓,校内外專家學者、學生兩百餘人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參加了分享會。

分享會伊始,陳文博副院長介紹了李亞教授多年來在後實證主義政策分析領域的系列工作以及本書對于政策科學研究和政策分析的推動與貢獻。

陳文博副院長主持
随後,李亞教授就新書内容做了分享和介紹。利益多元背景下,決策者面臨更複雜的政策争議,政策制定的民主性、公平性與可接受性尤顯重要,傳統政策分析更多地強調政策的科學性,但在政策争議的場景下就失去了科學或優化的方向。協商式政策分析(deliberative policy analysis,DPA)正是應對此挑戰的一種方案。李老師首先從研究起源、社會背景等方面入手,介紹了DPA的基本理念和框架,強調了它在理論内涵和操作化方面相對于早期版本的顯著提升,随後以親身設計、指導和參與的北京胡同更新和歐盟Volt Europa兩項實踐為例,講述DPA的應用探索和成效,以及國内外的不同需求和應用特點。此外,他也讨論了在協商條件不充分的情況下,如何将協商式角色模拟作為替代方案來擴展DPA的應用場域。
李亞教授還分享了他在政策分析教育方面的探索。十餘年來,李老師緻力于将協商式政策分析嵌入公共管理與政策分析的教學體系中,面向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MPA等不同層次的學生開設了《公共管理與政策模拟》《協商式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分析前沿》《公共沖突治理》等四門特色課程,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李亞教授分享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陳玲教授從哲學立場、實踐導向兩個方面肯定了本書的獨特性。她認為本書将價值判斷帶回了公共政策分析,并将其落在政策分析實踐中,在國内外均具有首創性。陳老師指出,它打破了實證主義政策分析下利益确定的預設,有助于形成新的價值與利益偏好,此外書中詳細介紹了如何設計協商過程、搭建平台以及開展運用,如此鮮明的實踐導向對于研究者和實踐者都很有幫助。陳老師也探讨了DPA進一步的研究方向,提出将DPA應用于多場域、多層級協商互動的可能性,以及如何應對利益相關者缺位的政策争議,如何應對損益未知的争議等問題。

陳玲教授點評
暨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顔昌武教授将《協商式政策分析》一書與許立一的《慎思熟慮的民主行政》一書對比,圍繞“如何産生一個好的公共政策”展開點評。顔老師指出,當下許多理論研究更多關注理論設計、願景和戰略,缺乏行動的落實,本書的顯著價值在于超越單純的批判,化願景為行動。顔老師也就傳統政策分析與DPA的關系進行了探讨,指出公共行政學發展史中的許多論争、“公衆理解科學運動”等與本書讨論有諸多相通之處,并就中國場景下政府與公衆對話的公平性提出見解,對DPA應用場域的進一步豐富和突破提出了建議。

顔昌武教授點評
李亞教授回應了兩位老師的點評,就如何結合這些建議開展後續研究進行了補充說明。随後,李亞教授就線下和線上參會者就新書内容的提問一一回應,我院任丙強、塗曉芳等教授也進行了簡要點評和提問。
分享會的最後,蔡勁松院長對本次分享會進行了總結。蔡院長首先代表學院和個人向李亞教授緻賀,肯定了李老師在公共管理研究理論探索和本土化方面做出的重要成果;對陳玲、顔昌武兩位教授的精心參與、精彩點評、寶貴意見和線上線下不同學科老師、學生的積極參與表以謝意。最後,蔡院長也指出,《協商式政策分析》可視為公共管理學院建院20周年、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成立25周年、北航成立70周年的獻禮之作。他鼓勵學院師生積極關注即将召開的二十大,将自身的學術研究與實踐探索同國家新的戰略部署相結合,積極開展理論學習、研究與探索,共同為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貢獻力量。

蔡勁松院長總結發言
(王歡 文/魏以成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