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學術科研 > 學術視野 > 正文

我院劉亞娜教授出版新著《中國老齡者社區居家養老社會支持研究》

【 發布日期:2023-08-07 】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6年5月27日就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形勢和對策舉行第三十二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全民行動相結合,堅持應對人口老齡化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堅持滿足老年人需求和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相結合,努力挖掘人口老齡化給國家發展帶來的活力和機遇,努力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推動老齡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産業,優化孤寡老人服務,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有效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億萬百姓福祉。探讨具有中國特色的、符合中國國情的養老方式,是需要全社會共同關注并加以應對的系統性社會問題,也是完善我國社會治理體系,提升民衆的獲得感和滿足感的重要課題。

中國有着幾千年的敬老孝老的傳統美德,在機構養老等社會化服務尚不充分、家庭養老不斷面臨着來自人力資源缺乏等現實挑戰的同時,如何依托社區建設與服務體系的完善夯實養老功能、創新養老機制,成為積極應對養老問題的重要途徑。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開展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十三五”期間,民政部、财政部在全國遴選了五批、203個地區開展社區居家養老試點工作。改革試點實現規模效應、彰顯示範價值。《“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明确,我國将加快健全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要求養老服務供給實現覆蓋城鄉、惠及全民、均衡合理、優質高效,促進多層次多樣化養老服務優質規範發展。近年來,我國各地方不斷創新養老方式,在完善社區軟件、硬件基礎設施、豐富服務供給内容、優化養老環境等方面持續發力,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願景逐漸成為現實。面向未來,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體系的健全與創新發展不僅是理論界需要持續研究的重點課題,也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創新,探索可持續的發展路徑,為廣大老年群體提供優質規範、便利可及的養老服務。

劉亞娜教授多年來關注人口老齡化發展、公共政策、社會治理等方面研究,已出版相關專著兩部、發表數十篇學術論文。該書聚焦于社區居家養老社會支持層面,從理論上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支持體系框架,并基于實踐探讨特殊老年群體的具體解決之道。有關章節内容,包括了近幾年圍繞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課題《北京特殊老齡群體長期照護服務體系研究及績效評估》《整體性治理視阈下北京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居家養老社會支持體系框架及運行機制研究》、及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教育部重點課題《新時代中國特色老年教育服務體系建設研究》等相關研究成果,也是近幾年來研究的一個階段性總結。

圖文編輯 / 湯廣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