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完善應急指揮機制要實現跨部門跨地區跨災種的全方位全要素協同聯動。
完善大安全大應急框架下應急指揮機制,關鍵是要形成應急指揮中的跨部門、跨地區、跨災種的全方位全要素協同聯動合力。這是一項複雜而系統的工程,需要各級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各級各類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及公衆等共同參與。
首先,我們要明确跨部門、跨地區、跨災種應急指揮的總體目标和具體任務,細化各級各類主體風險防範、資源儲備與應急響應的責任邊界,清晰界定各部門、各地區在應急指揮中的功能定位和職責權限。
其次,我們要進一步規範跨部門、跨地區、跨災種的應急指揮協同聯動制度,明确應急響應協同聯動的程序、标準和要求,形成上下貫通、左右銜接、立體支撐的應急指揮網絡,确保多元主體在協同過程中有共同的目标和方向,推動形成全社會突發事件應對合力。
再其次,我們要完善大安全大應急框架下應急指揮機制的制度保障。《決定》提出“及時把改革成果上升為法律制度”,完善大安全大應急框架下應急指揮機制需要進一步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和标準規範,推動制度體系與運行機制的雙向優化。
二是完善應急指揮機制要風險研判、決策指揮和應急處置等全流程整體優化。
完善大安全大應急框架下應急指揮機制,需要風險評估、監測預警、風險研判、決策輔助、應急指揮、應急處置等多環節全流程整體優化。
突發事件發生發展演化具有高度不确定性,這就需要應急指揮機制秉持全流程優化思維。其中,風險評估、監測預警和風險研判是應急決策和應急指揮的基礎。在識别和分析潛在風險及其可能産生的危害後果、影響範圍基礎上,精準研判突發事件風險演化态勢,可以幫助應急指揮人員明确應急決策和應急指揮工作的關鍵難點和重點方向。
信息處理和決策輔助是提高應急指揮效率的關鍵支撐。突發事件發展演化往往具有信息不完備性和危害性,這要求應急指揮人員在掌握有限信息和短時間内要做出關鍵決策。因此,我們要不斷完善信息收集、共享及處理機制,專家咨詢及風險研判會商機制等配套機制,為應急指揮提供有力支撐。
應急處置環節涉及物資裝備、救援力量和資金等資源,其儲備和調配受到多種因素制約,往往需要跨部門、跨層級、跨地區協作。大安全大應急框架下,隻有各環節不斷優化和緊密銜接,應急指揮才能更加精準科學、協同高效、反應迅速。
三是完善應急指揮機制要充分應用先進科學技術。
新質生産力将帶來産業發展和管理模式的深刻變革。在這種時代背景下,完善大安全大應急框架下應急指揮機制,要求我們充分應用先進科學技術。
首先,要進一步提升應急指揮系統的精準化、智慧化。城市日常監管、監測預警、指揮救援、決策支持、政務管理和綜合應用等智慧應急指揮系統,要彙聚多部門、多類型數據,以實現應急預案數字化、各類風險預警信息快速傳遞和智能分析、救援力量和應急物資精準調度,進一步提高應急響應速度。
其次,結合實踐開展新質生産力賦能應急指揮的試點工作。通過開展試點工作,探索并歸納總結新質生産力對應急管理工作的推動作用及其實現路徑,進一步挖掘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技術在洪澇災害、森林火災、安全生産風險預警和應急響應方面的潛能,為後續的規範化、規模化發展提供依據。
再其次,進一步加強應急指揮通信保障和裝備支撐。例如,我們通過配備包括通信車、短波電台、無人機等裝備,完善航空應急救援體系,确保在斷網、斷電、斷路等極端條件下也能保持通信暢通,保障應急指揮的響應效率和應對效果,進一步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

作者簡介:詹承豫,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導。
文章來源:中國應急管理報9月3日第二版
編輯 | 高詩佳